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 * * ,至倍息,公私皆
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面临的什么问题?(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举例说明。(10分)
(3)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6分)
(1)改革遭到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强烈反对,潜伏着失败的危机。(4分)
(2)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其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的措施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如青苗法限制了富商对农民的剥削,募役法,整顿科举的措施限制了官僚、地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因而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此外,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造成了百姓负担的加重,为反对派攻击新法提供了借口。如青苗法实施过程中出现强制借贷的现象等。(10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阶级既得利益或特权阶层,因此必然会遇到阻力。改革者要善于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少变法的阻力,加大变法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同时要善于用人,加强对各项政策实施的监管。(6分)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原因从材料中分析得出。采取的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启示主要从变法的经验和教训得出。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