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最近开展了一次“社会诚信”专项调查,大多数接受调查者认为,卫生领域最大的社会诚信问题是医院药品价格虚高。  由此可见,药价虚高已经成为卫生领域最突出的社会诚信问题。记者最近在采访时了解到,南宁市一位老人在得知平价药店开业后前来买药,发现同种药品医院的价格比平价药店贵了差不多一倍,而此前这位老人为了治疗自己的慢性病长期在某知名医院买药,想起自己多年来在药品上花掉这么多的冤枉钱,饱经沧桑的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随着平价药店的纷纷出现,医院药价的水分大白于天下,医院的社会公信力也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2.在金融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来自于金融系统的贷款,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和个人借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和违约拖欠贷款的情况频繁发生,而且越演越烈。社会信用的缺失,借款人缺乏还款意愿,信用道德水平低下,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多,银行有钱不敢放贷,企业资金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上升,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那些善良的担保企业和个人蒙受巨大损失,对其它企业或个人贷款担保要负连带责任故而望而却步。社会信用缺失,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挤压了银行和企业的发展空间,恶化了金融运行环境。  3.《人民日报》曾报道,广东高校助学贷款遭遇尴尬,有些高校助学贷款的还贷违约率超过20%,令学校和银行方面有苦难言。在此之前,南方日报已“独家报道”了同一题材,指出因为违约率高,从这个学期开始,有关银行已经暂停了部分高校的助学贷款。  4.统计显示,从2001年4月到2004年10月底,仅国家质检总局就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11亿元。保守的估计认为,当前市场上假冒产品总量货值最低也高于 1370亿元。中国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5855亿元,相当于财政收入的37%,其中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损失达2000亿元。  5.令人头疼的是,假冒伪劣现象已经跨越了经济领域向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蔓延,其危害则难用简单数字来衡量。近来,中国的书店里出现了一些盗用国外畅销图书的书名而内容纯属他人杜撰的伪书,令文化界人士大为震惊。  如果伪书的出现仍属个案,那么假文凭的泛滥则已非常猖獗。根据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国内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50万,这就意味着至少有50万人可能持有假文凭或伪学历。  这让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道德楷模阶层。去年底,中央有关部门公布了两年来对县处级以上干部清查假文凭的结果,每 40人就有1人的文凭有问题,有的省持有假文凭者竟达到总清查人数的20%。  6.今年全国将有338万大学生进入求职者的行列,再加上去年尚未就业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供需双方的对弈中处于弱势的毕业生们要想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自是要使尽浑身解数。其中就包括因压力而变形的个人求职推荐表。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一律写成英语六级,计算机国家二级;在校期间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求职表中就成了班委会委员或团委、学生会干部,或是莫须有的某学生社团负责人,甚至还发生过一所高校有四十多个学生会副 * * 的笑话。  7.岁末年初,又到了下指标和报数据的时候,“数字作假”照例成为媒体聚焦热点,今年更甚。从媒体的报道看,许多地方的“数字作假”非但没有收敛,反有增加之势。财政部日前公布了一项抽查结果,数据表明,资产不实比例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分别占全部被抽查单位的50%和51%!  8.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资料,仅今年上半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就查处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厂家、店铺10756家,捣毁制假窝点304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标值10459.5万元。而被假冒的产品多为名优产品,几乎每一种质量信誉好、适销对路的名优产品,都将在市场上面对假冒产品的冲击,有的甚至同时面对几种、十几种假冒产品。  据悉,目前广东省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品种多,数量大,而且制假售价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假冒伪劣商品从食品、药品、日用百货等生活消费品到种子、化肥、钢材、水泥等重要生产资料;假冒伪劣有明显的区域性扩展蔓延倾向。而在打假声势不断壮大的情况下,违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采取各种名义欺骗、蒙蔽群众,以集资、内部股份合作、分散生产工艺流程等形式,想方设法减少制假、售假风险,降低违法成本,而且手段、技术越来越“高明”,增加了识别、打假难度。  9.除了假球、黑哨、兴奋剂三大引起公愤的毒瘤,体育界还有一些不正之风需要正视。去年底,中国足协曾公布了一批超龄小球员的名单。虚报年龄,以大打小不仅足坛有,其他项目中也几乎成为公开秘密。在一些省内运动会中,经常出现陌生面孔,借人也是某些地方创造成绩的高招。每逢国际大赛,一些优势项目的运动员选拔总是成为敏感话题。虽然近年来各项目都建立了选拔体系,但人为因素仍然存在,也就有“公关”的可能。  近年来,体育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击不正之风,一些幕后新闻曝光也正是严厉打击的结果。但只要有名利的诱惑,总会有以身试法者。如今竞赛监察委员会的适时成立,必将对铲除这些毒瘤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0.汽车配件的选购,是决定汽车维修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汽车配件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让人真假难分、良莠难辨;加之多数用户缺乏对配件质量的检测手段,只能从产品包装外观、规格尺寸等方面进行选用,不可能对其内在质量进行检测或化验,致使假冒伪劣配件畅通无阻,严重影响了汽车维修质量,给用户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危及行车安全,误国误民。  车辆装用假冒伪劣配件,使得用户叫苦不迭,轻者返工复修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危及行车安全,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假冒配件泛滥之势有增无减,已成为行业的一种公害。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答案

参考答案:革除饮食陋习势在必行 “天上飞的不吃飞机翅膀,地上跑的不吃汽车轮胎,四条腿的不吃桌子,两条腿的不吃同类”,这曾经是广东人津津乐道的人生一大快事,也是其他一些地方以“好有口福哟”羡之叹之并竟起效仿的美食时尚。然而,这一切注定将因“非典”的突如其来而改变。一道道禁令、一条条法规、一声声倡议、一串串反思,政府和公众发出日渐一致的和声:将贪嗜生猛野味的所谓“美食文化”打入饮食陋习的另册。 从几年前不断有科学家提醒野生动物携带有许多人类未知病毒,人类宜慎食野味,到抗击“非典”期间政府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全面禁食野味,发生如此明显的质变,实因SARS病毒引发,甚至不妨再具体一点说,因果子狸的被“揪出”而加速。 贪嗜野味之风何以如此盛行其根源何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跨省市调查表明:在对“吃野生动物的原因”的回答中,选择“相信能增加营养或有滋补作用”的占45.8%,有38%的人“因为好奇”而吃野生动物,还有近16%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身份”去吃野生动物。换句话说,有近一半的人相信“药食同性”的饮食文化传统,迷信“药补不如食补”。事实上,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完全能满足人们的食补需要,不需要滥食野生动物。 “食色,性也。”在衣食足、仓廪实的年代,人们追求一点美味佳肴,本无可厚非,但无论哪种感官享受,都要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基本法则而适度节制。人性是需要一些操守和克制的,无底线地放纵自己的感官欲望,不负责任地追逐畸形消费狂潮,势必论为纵欲主义的奴隶,给社会和自然带来灭顶之灾。另外我们还需要反省的是,对自然多一点敬畏,对动物多一点友善。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栖息着4400多种脊椎动物和2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然而,国人近年无节制地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恶果,是野生动物种类的急剧减少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以及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动物疫源性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全球的今天,一场“非典”灾难不仅督促我们要与动物王国之间建立平等、尊重、呵护、和谐的“友谊”,而且督促我们从更广阔、更高远的文化视野,重构人类与整个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新境界。 亘古以来,自然界运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生物链”是由不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形成的,人其实也是自然“生物链”中的一环。在人类的早期,人是无能的、脆弱的、渺小的,对自然界充满敬畏。然而,生产力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让人变得越来越自信,乃至狂妄自大。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经告诫: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遗憾的是,人类并没有深刻理解恩格斯的警告。 科学规律忠告我们,当人类饕餮一些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之时,殊不知同时就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鬼的盒子。发动灾难的病毒的宿主,今天可能是果子狸,明天就可能是穿山甲,后天又可能是眼镜蛇……。最可怕的不是这些野生动物,而是人类自身的“入侵”行为。环保的我们、文明的我们、法治的我们,不要再打野味的主意了——约束我们的胃,管好我们的嘴!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