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该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该事故如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等级是( )。

A.特别重大事故

B.特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较大事故

E.一般事故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事故等级的划分如下表:

事故等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徐复传

曾 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畜书,盖其强记如此也。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善其言,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选自《曾巩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因革:沿袭和变革。

B.因杭州/家:定居。

C.人或复著书/劝:勉励。

D.不世取宠/矜:夸耀。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谓富贵不足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B.复所上言者/臣请王言乐

C.官其子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出 

D.五六月之交/愿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复博闻强识,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洒脱不拘,胸有大志,能淡泊名利,恬淡自守。

B.仁宗因欣赏徐复的才华,想让其为官。徐复坚决推辞,后应林瑀的邀请留在了登闻鼓院,一同编修《周易会元纪》。

C.范仲淹做杭州知州时,多次到徐复的住处去拜访和慰问。徐复对他很是礼遇和敬重,曾向他预言西边战争的停战时间以及吴地发生瘟疫的情况。

D.徐复死后十多年,沈遘担任杭州知州,在徐复的住处贴了一张“高士坊”的榜文,并对徐复的才华和品质都予以了高度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

                                                                                                

(2)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