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

材料二: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

(2)材料二中三朝收支情况有何变化(2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改革的结果怎样?(5分)

答案

(1)北宋中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极贫局面的形成;军队的指挥效率和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的共识。(3分)

(2)三朝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支出呈增加的趋势,到英宗时期,财政入不敷出 (2分) 。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4分)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2分)。结果:庆历新政由于官僚贵族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变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节省了军费,宋军的战斗力有了提高;但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3分)

题目分析:(1)从欧阳修的言论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财政危机,积贫积弱,军力衰弱。这种局面已经被有识之士普遍认可。(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分析的出,三朝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但是支出不断地增加,中央财政越来越困难。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分别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点评: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分化事权带来的冗官局面;招募士兵无限度带来的冗兵的局面,从而带来的费用的提高。到了北宋中期,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就是在这中背景下进行的。考试中也往往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和影响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强兵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