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渔场的计划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场基本上是综合性生产企业,以渔业为主,多种经营。随着企业的发展,一般都拥有相当的劳力、水面、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渔场既抓生产,又抓经营,经济活动复杂。为使各生产部门、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就必须搞好渔场自身计划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渔场计划管理包括长期规划,中期和近期目标。渔场计划管理的主要任务:保证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制定的计划,使渔场各生产因素保持正确比例关系,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挖掘生产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渔场计划管理有别于其他企业计划管理。生产受气候、自然、水质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制定和分配生产任务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具体条件和特点。渔场生产分苗种生产和成鱼生产。在制定计划时,应正确处理苗种和成鱼的关系。

渔场长期计划是一个长远目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渔业与其副业的发展速度,制定出产量、产值、成本以及劳动生产率,上交税金、收入、福利事业等发展规划。内容可简单,粗略些。

渔场年度计划反映一年内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广大职工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其主要包括:放养计划,产量计划,鱼苗鱼种供应计划,饲料、肥料计划,成本利润计划,产品销售计划,农牧副业计划,等等。

(1)放养和产量计划:根据每个池塘历年放养情况及当年鱼种、饲料肥料供应及市场需求,制定出每个池塘的放养计划。大面积的养殖场,一般先确定高、中、低三种放养模式,再根据具体的鱼池略有增减。一般先根据模式放养90%的鱼种,以后再根据鱼种情况和历年该种鱼增重倍数,确定该鱼的计划增重倍数,再按增重倍数,确定该种鱼计划产量。并计算出放养和收获鱼类价格,以供制定经济核算计划用。

(2)鱼种供应计划:根据成鱼池当年套养和明后年产量增长需要,做好鱼种池和成鱼池套养鱼种的供应和流转计划。计算鱼苗鱼种需求量按下列公式:

鱼种放养量(尾)=鱼种收获量(尾)+鱼种成活率

鱼苗需要量(尾)=夏花收获量(尾)+鱼苗成活率

在制定放养计划时,可根据鱼苗、鱼种、食用鱼产量计划,预计出塘规格来分配备鱼池面积。

(3)饲料、肥料供应计划:饲料计划量是按该饲料鱼的计划净产量和历年饲料系数来确定,并根据当地饲料分配百分比分配各月。肥料计划量是根据“肥水鱼”净产量与历年肥料系数来制定。

(4)成本利润计划:根据去年该地成本、利润情况,结合本年度鱼种放养、计划产量、计划饲料、肥料数量及其他开支,计算出本年度利润计划。

(5)产品销售计划:渔场生产的水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是为了出售。渔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受到季节限制,市场上的价格受季节波动非常大。渔场在制定销售计划时,除了考虑到上市指标外,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做到均衡上市,制定出销售时间,销售品种和上市规格。这个问题又涉及到生产安排,例如放养鱼种、规格、搭配比例、放养量、生产周期,活鱼运输等问题。

除了以渔业为主的计划外,渔场年度计划还包括农副业生产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等。

单项选择题

尽管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工作相当卖老——有两个例子,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或北非学者阿拉伯·英布·卡尔顿,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14世纪撰写的对他人的描述——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人类学是相对晚近的西方文明的产物。例如,在美国,学院或大学(在罗彻斯特大学)普通人类学含学分的第一次课程直到1879年才开设。倘若人们一直关心他们自己及其起源,以及其他人,那么为什么成体系的人类学学科这么长时间才问世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像人类历史一样复杂。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人类的技术局限有关。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冒险。大范围的旅行通常是少数人独享的特权;只有当适当的运输和通信方式得到发展,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盛行。
这并不是说,人们一直没有注意到世界上与他们自己在看法和行为上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存在。例如,圣经《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充分提到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有犹太人、埃及人、赫梯人、巴比伦人、埃塞俄比亚人、罗马人,等等。这些民族之间的差异,比之他们中任何人与澳大利亚、亚马孙森林、北极的北美原住民等的差异,就显得逊色了。借助于向真正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人们有可能第一次遇到这类根本不同的民族。正是与迄今未知民族的大量接触——这开始于欧洲人试图把其贸易和政治统治扩大到世界各地之时——人们的注意力才集中于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
使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人只是逐渐认识到,在所有这些差异的掩饰下,他们可能与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人性”。不与欧洲人共享基本文化价值的社会被贴上“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标签。直到18世纪中叶,相当多的欧洲人才开始认为这类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关的。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越来越努力根据自然法来解释事情,对以权威文本为根据的传统解释表示怀疑,对人类多样性的兴趣日渐浓厚。

下面对“人类多样性”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B.人类的不同起源和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独特看法。
C.民风习俗的差异和对“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民族的认同。
D.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