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分析书院的特点及其精神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发。

答案

参考答案: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1)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②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③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避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的讲经方式。④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2)书院具有以下教育特点: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关。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学者,他们担任主讲时,一般都是讲自己的学术心得。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会讲等。③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④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⑤师生关系融洽。
(3)书院产生的历史意义: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党的“后援会”:在西方世界非常认可的亚太“民主”国家日本,其国政党的派系领袖在党内的地位和重新当选均离不开“后援会”的支持。在日本议会内阁政体下,行政官员拥有政策和行政上的优势,执政党拥有政策的最终解释权,故利益集团既重视与行政官员的“联络”,又注重对相关政党的支持。无论日本的选举法政治资金规正法等法律如何规范和限制政党政治资金的收支,但财大气粗的利益集团还是有办法开展“政治捐助”,甚至实行“秘密捐助”,以便在各政党议员中培植“代言人”。日本利益集团平时联络的主要是局长和处长,通过他们在相关部门寻求政策上的保护财政上的减免赋税预算支持等。执政党和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对“支持自己”的利益集团提供政策性保护和“优惠措施”,在特定的立法中“避免或删除”有损支持自己的利益集团的条款。
【材料二】美国的利益集团如何游说政府:利益集团对政府的游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游说,一种是外部游说。内部游说较为传统,一般通过游说人和国会议员或行政当局官员的私下接触。成功的游说专家必须有接触重要决策者的机会,有一系列的关系网,精通政策制定程序,有经验并且必须有钱。金钱是成功游说的根本保证。虽然不能直接贿赂,但可以通过邀请议员们到一些昂贵的旅游胜地开会和参加慈善性质的活动,请他们出去打高尔夫球、舞会、郊游等各色活动,来了解法案制定的内幕,最终达到影响决策的目的。近年来外部游说也发展很快。这种游说不是集中在华盛顿而是作“草根性”的游说。许多组织调动起自己的会员在外地来唤起或影响大众,通过向议员写信、发电报、利用当地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等方式,从外部对议员们产生压力。由于绝大多数议员们都希望连任,这种来自下面的呼声经常能得到议员们的重视。
问题:

西方的利益集团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