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答案

参考答案: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共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作用
①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着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积极上进,遇到矛盾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能够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②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师德的示范作用极大,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③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师德表现好的教师受到学生的信赖,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现代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2)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我国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综合起来有以下四方面:
①对事业,无私奉献。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体现,这一高尚境界产生于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
②对学生,真诚热爱。教育是爱的事业,从古至今,无数教师、教育家取得成功的事例表明,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学生被教师的关心、爱护、诚挚所感动,就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倾吐给他信任的教师,听从教师的引导,改正自己的缺点。反之,任何对学生的冷漠、讽刺、挖苦则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从而走向教育的失败。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③对同志,团结协作。教育是一项集体事业,需要教师群体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从教师的劳动方式看,一般是以个体方式分别独立进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活动等都是如此。但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却是教师集体工作的结果。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每位教师完成教育任务都离不开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配合,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彼此合作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同志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讲求团结协作,工作上相互配合,便成为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行为准则,每个教师都要自觉维护教师群体在学生中的威信。
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教师是以整个人格在教育学生,接受学生最严格的监督,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在品德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具有直接示范作用,被视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项规律。因此,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我国教师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依然具有重大教育意义,教师特别应在做人、处事、求学、上进等各方面表现出时代特征,为学生做出示范。教师面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成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模范,发扬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
(3)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所以,对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首先是基本的社会道德,即所有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教师均应先做到。虽然这些要求并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但它是形成师德的基础。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