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详述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在东西方的古代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随之要求扩大、提高,个别教学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因此班级授课制发展起来,并很快成为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夸美纽斯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二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三是经过不断改进,苏联教育学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加成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积极方面: (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一个教师能同时教几十个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 (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像能力以及学习热情。 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结果; (4)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5)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 (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 (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面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一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分工合作。

实验题

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大量用于生产树脂、合成纤维、药物、涂料等,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 mg/m3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甲醛法测定常见铵态氮肥的含氮量

[资料:4NH4++6HCHO=(CH2)6N4H+3H+6H2O,所生成的H和(CH2)6N4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甲醛法测定含氮量,不适合的铵盐是__________。(填字母)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2)滴定时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操作如下图所示(手持部分省略):正确的操作是图

______,取溶液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

(3)工业制甲醛的两种方法如下(数据均为298.15 K下测定):

反应I:CH3OH(g)→HCHO(g)+H2(g) ΔH1=+92.09kJ/mol,K1=3.92×10-11

反应II:CH3OH(g)+ O2(g)→HCHO(g)+H2O(g) ΔH2=-149.73kJ/mol,

K2=4.35×1029

① 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反应________(填“I”或“II”)制甲醛原子利用率更高。从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K值看,反应______(填“I”或“II”)制甲醛更加有利。

② 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

a.高温 b.低温 c.任何条件都自发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居室中甲醛的含量的原理如下,请结合已学知识,

①配平下列方程式:__MnO4- + ___HCHO + ___=___Mn2+ +___CO2↑+_____

②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室内空气;关闭b,打开a,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KMnO4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当B装置中__________时停止推气。若总共取样为500 L空气,则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_____________mg/m3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