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62~73题。  求助者:男性,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奶奶家,九岁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学。由于讲方言,经常被同学们笑话。求助者觉得自己是从乡下来的,很自卑,一直努力地学习,并考上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中后非常害羞,一说话就脸红,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平时几乎不与别人来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父母觉得男孩子不应该这样,求助者自己也希望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求助者:我一跟别人说话就紧张,您说怎么办心理咨询师:能说说你都紧张什么吗或者说担心、害怕什么  求助者:(沉默)……我觉得是害怕别人说我笨。心理咨询师:那你觉得自己笨吗  求助者: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比如,很多同学都会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可我以前都没上过网,同学们都笑话我。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不愿意与别人交往。  心理咨询师:你说你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别人,可怎么解释你考上重点中学的事  求助者:那说明我还不笨对吗  心理咨询师:是啊,很多人都没考上重点中学,而你考上了,这说明你不比别人笨。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成为了佼佼者,说明你的努力也是有效的。由于原来生活环境的差异,你与其他同学相比,在某些方面有差异也是正常的,这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弥补。我当时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上大学时还没见过手机,后来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相信,你只要主动地与别人交流,渐渐地克服紧张情绪,就会收获到更多的友谊,对吗  求助者:你说得对。  心理咨询师:今天你先回去思考一下,怎么与人更好地交往,我们下次再谈好吗求助者:好的,谢谢您!

我当时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

A.自我表扬

B.自我开放

C.自我解释

D.自我指导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而时习之/如不及

B.吾日三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C.女知之乎/人不倦

D.是也/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