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亿万国人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购买火车票,有不少人使用“抢票软件”刷到了票。铁道部指出,“利用抢票软件抢票,就像是在道路上驾车闯红灯、逆行”,有损公平。而发布“抢票软件”的企业则认为自己有助于“提升效率”,无关公平。民众的观点也分成了以上两派。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我认为,“抢票软件”的公平性问题应当多维度地看,其问题的根源在于铁道部自成一体的积习与互联网开放透明的时代潮流之间的不兼容。在应对业界讨论和公众舆论方面,铁道部缺乏开放的姿态,应和其他政府管理部门一道理性、客观地对待抢票软件,听取多方意见,以最优的方式加以解决。
仅从法律和技术的层面看,“抢票软件”既不违法也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因为它并没有破坏12306网站的正常操作流程,它只是省去了很多重复性的人工步骤。有人提出“抢票软件对农民工不利”,其实这种说法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农民工不会使用互联网工具,那么网上订票本身就已经对农民工不公平了,这与抢票软件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对于能够网上订票的人群来说,抢票软件的使用门槛是一样高的,所以并不存在剥夺购票机会一说。
但如果上升到道德和社会学的层面,它又不是那么简单。“抢票软件”这一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可能导致网站瘫痪,从而影响更多的人买票。而且,由于信息传播的不对称,会使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使用插件的人买到票的概率减小,进而严重损害公共资源分配中的“机会平等”原则,在不同阶层间就公共资源的分配制造了新的鸿沟。从这个层面看,它又是不公平的。
其实“抢票软件”的诞生和被大规模、大范围使用也是部分民众的一种无奈,客观反映了购票难的现状。因此,铁道部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争论上:
第一,铁道部应从技术层面快速完善网站的服务。12306网站漏洞频出、问题连连,才可以让抢票软件占了技术便宜。铁道部应该吸取各网站之所长,不但不叫停抢票软件,还将其吸收应用到12306正常的订票流程中,同时邀请技术专家,定期讨论研究改善网站问题。在这方面,“铁老大”可以向工信部、人民网等学习,不局限于自己的身份,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鼓励互联网企业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建议互联网企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共同研究有效的方法,帮助广大群众能够顺利购票。
第二,铁道部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公众舆论。若希望公众对其减少批评,降低舆论压力,铁道部则应当公布网站建设资金去向,并在维护和后续开发上呈现互联网时代所应有的开放姿态。
第三,铁道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应当将“抢票软件”存在的隐患告知公众。有研究机构发现,“抢票软件”可能会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就此尽到提醒义务,避免公众利益受损。
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以上问题的根源还是“一票难求”,解决需求与运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才是根本。
春运需要实现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无缝接驳,既需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系统内部之间加强统筹协调,也需要建立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只有充分、高效整合我国所有的交通运输资源,凝成一股绳的力量,才能把春运这盘大棋下好、走活,最终才能让广大旅客满意。
另外,对于农民工与边远地区和网络欠发达地区,铁道部应该通过多个渠道合理分配票源,让人们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购票,都能看到回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