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孙某(男,25岁)一贯逞强好胜,特别喜爱炫耀。某日晚上,与一帮小痞子喝酒。酒过   三巡,有一人王某嘲笑他光爱吹牛,只是嘴上好占便宜,到现在为止还是个童男子!孙某仗着酒力,大声说道:"谁说我是童男子!我今天就做给你们看看!"酒后,孙某便直奔某护士学校而去,孙某窜入校园后,将该校A楼二层学生宿舍门撬开,见床上睡着一个人 (吴某,男,16岁,该校学生),误认为是女学生,待孙某将吴某衣服脱尽欲行强 * * 时,才发现吴某为男性,便将被子盖住吴某转身离去。孙某走到大街上,觉得很扫兴,心想如果不干成,有脸面见兄弟们此时恰好见前面一单身女孩骑车走过,孙某赶紧追了过去,谎称问路,将女孩骗到一僻静的小树林,欲行强 * * 。女孩苦苦哀求,孙某见状想起自己上中学的妹妹,便打消了强 * * 的念头,转身离去。对于王某嘲笑孙某的行为性质,以下认定正确的是( )。

A.嘲笑孙某"童男子"隐含了怂恿其实施强 * * 罪的意思,因而是教唆犯

B.王某嘲笑孙某"童男子"并没有让其实施犯罪的明确意图,不成立教唆

C.如果孙某未满14周岁,王某教唆孙某实施强 * * 构成强 * * 罪,是正犯

D.本案中被教唆人孙某强 * * 未遂,对于王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王某不成立教唆,因其话语中无教唆犯罪的意图。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是信息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比如,人们收听了一次广播,听到了一些新闻,也就是接受到一些信息。同样,人们从别人的谈话和通信中,从电话和电视中,从阅读书报和文献资料中,从接触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等等所获得的新消息,也都是信息。信息和消息是有区别的。人们听到的消息,它的内容可能已经是知道的,也可能是还不知道的。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不是信息,因为人们不能从中获得新内容和新知识。作为信息,必须是事先不知道它的内容的新消息,即具有“能够消除某些知识的不肯定”的性质。
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是在信息论中专门研究的,而信息论又是从通信科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48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申农博士,在研究信源和信道特征的基础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著名论文。由于这篇论文是以研究一个特定系统的传输的信息量为起点,因而被称为信息论。这篇论文是信息论诞生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美国数学家维纳在创立控制论时,也研究了信息问题。这样,信息就开始作为基本概念进入科学领域。
在申农看来,信息乃“两次不定性之差”。所谓“不定性”,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了解,“不确定”。“两次不定性之差”就是指人们在获得新知识之后,改变了原有的知识状态,减少或消除了原先的“不定性”。
申农的信息概念是他的通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申农的通信系统图示可以看出,通信就是两个系统之间传递信息,即从信息源发出消息(信息),消息通过编码,变换成信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同时还会受到种种噪音的干扰,通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再通过译码变换成消息,信宿(接受者)就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种从通信系统中提出的信息概念,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概念。

下列各项中对“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B.从电话和电视、阅读书报和文献资料中所获得的消息不一定都是信息。

C.信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内容有已知与未知之分,后者则必须是未知的。

D.信息是“能够消除某些知识的不肯定”的新消息。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