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设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①增加政府购买;②或减少税收;③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
(4)若将题中的比例税为定量税TO=250,结果有何不同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可支配收入L
Yd=Y-T+TR
=Y-0.25Y+62.5
=0.75Y+62.5
Y=C+I+G=100+0.8(0.75Y+62.5)+50+200=0.6Y+400
Y=1000
(2)投资乘数:



(3)①用增加政府购买的方法:
△Y=△G×kg=△G×2.5=1200-1000=200


②用减少税收的方法:
△Y=△T×kT=△T×(-2)=200


③用预算平均的方法:
△y=△G(或△T)×kB=△G(或△T)×1=200
△G(或△T)=200
需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各400亿美元才预算达到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
(4)若将题中的比例税改为定量税,则:
①可支配收入:
Yd=Y-T=Y-(TO-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0.8Y+200
Y=1000
该题亦可直接从以下公式得出结果:


②投资乘数:


③用增加政府购买的方法:
△Y=△G×kg=△G×5=1200-1000=200

用减少税收的方法:
△Y=△T×kT=△T×(-4)=200


用预算平均的方法:
△G(或△T)=200
必需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各200亿美元才预算达到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宇,完成以下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藏文是松赞干布时代由吞弥,桑布札仿照古代梵文创制的,出现在距今1300年左右。考古专家最新研究发现,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可能不止1300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负责人赵慧民介绍,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已有1275年历史的西藏朗县列山墓群中发现长1米左右的条形木构件,上面有用墨写的单个字母。这些字母与现代藏语中的元音字母相似,字体较为[ ]。
赵慧民猜测,木构件上的文字是区别于吞弥·桑布札所创文字的另一种成熟文字。他说,早在吐蕃时期,藏族可能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西藏文献中多见吞弥·桑布札创造文字的说法,可《善逝佛教史》中记载:“参据蕃语实际,乃创三十字母及四元音”,专家据此推测藏民在吞弥·桑布札之前,已经在使用文字了。
赵慧民说,藏文是藏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并不只是个人的创作。早在吞弥·桑布札创造现今通用的藏文前,藏族文字可能就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到了吐蕃时期则在字体、文法、发音上经历了较大变化。与他观点相似的还有西藏著名民俗学家、西藏大学客座教授赤烈曲扎。他说,在西藏原始宗教——苯教教徒撰写的大量史书中,藏文起源被认为距今4千年以前。当时人们使用一种叫“玛尔文”的文字。另外,苯教初期还使用一种叫象雄文的文字。据该教典籍记载,苯教的创立至少已有8000年历史。
他说,“玛尔文”当时仅在王室成员间和祭祀中使用,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最终消亡;松赞干布时期“崇佛灭苯”,几乎烧掉了所有苯教经文,象雄文字最终也成为千古之“谜”。
另据考古发现,吐蕃时期的石碑、敦煌出土的藏文史书、钟文中有很多文字也与吞弥·桑布札创造的文字写法不同。
赤烈曲扎说,如果吞弥·桑布札之前没有文字如果仅靠口头相传,史书对吐蕃时代前苯教、42个部落以及松赞干布之前32代赞普的历史不可能记载得那么详尽。语言和文字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吞弥·桑布札创字的说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事实”。
他认为,出于宗教派别斗争和对佛教的崇拜,藏族先辈们认为藏族文字是从吞弥·桑布札创字的传统认识,事实上,现代藏文很可能是吞弥·桑布札在梵文和已有藏族文字基础上,进行了创造、补充和整理完善的。

对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玛尔文象雄文藏文

B.象雄文玛尔文藏文

C.藏文玛尔文象雄文

D.玛尔文藏文 象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