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30分)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材料一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王安石

自海通以后,西学东渐,变法维新之说,日腾播于士大夫之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较之前此称誉安石,如陆象山、颜习斋辈,殆又过之。惟是安石锐意欲行之新法,所为权制兼并,均济贫乏者果与现代之社会政策相吻合乎?

——《王安石政略》序

材料三   2013年“五一”小长假,新名词“中国大妈”火了。在华尔街大鳄狂抛黄金之后,忽然杀出一群“中国大妈",他们抛多少,大妈们就买多少,似有扭转世界黄金市场狂跌之势。据统计,金价下跌以来l0天内,大陆投资人“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多空大战中。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高盛集团率先举手投降。……不少大妈称购买黄金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便宜,二是保值。                               

——《世界周刊》

材料四         勃烈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966-19707.8%8.5%
1971-19755.7%7.4%
19764.3%4.4%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孔子与墨子在理财观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根源。(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特点。如何理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试简析其新法与现在社会的哪些政策和现象相吻合?(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历史上大量的白银流人中国最早在何时通过哪种渠道进行的,并指出其带来的影响?“中国大妈”能“鲸吞”实物黄金300吨得益于哪些因素?依据材料四从中总结前苏联改革中的弊端。综合以上材料,概述给你带来的启示。(12分)

答案

(1) 同:主张节俭,异:孔子重义轻利、墨子将义利的关系对立统一起来。 根源:代表的阶级不同,立场不同。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维护西周的王权宗法制社会;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利益,平民百姓的愿望。(8 分)

(2) 目的:改变北宋贫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特点:以理财为中心。 理解:王安石变法被当时国人推崇,因为当时中国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而王安石富国强兵思想自然被国人与主张通过变法改良以图中国强大的思想联系起来。 相吻合:青苗法相当于现在社会的银行贷款;募役法既个人所得税;市易法即政府干预经济;均输法既政府采购等(10 分) (3) 时间、渠道:(新航路开辟后)明朝中后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丝银对流)进行。 影响:因为欧洲在和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巨额逆差,白银不断的流人中国,欧洲因此出现严重的白银货币短缺。为扭转局面欧洲主要国家向中国出口鸦片,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因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 * * 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弊端: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忽视和人民生活水平相联系的轻工业、农业。国富民弱。最终导致苏联经济增长逐年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 启示:改革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利益成果,取之于民,用之与民,实现国富民强,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 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中孟子和墨子都主张去除不义之利,主张节俭,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但是,由于二者的阶级利益不同,他们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并不一致。(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就是要改变财政危机的状况,因此核心措施就是理财;在维新变法期间,王安石变法被重视,认为“遂为时论所推重”,并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与维新变法相比较;(3)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额增加。但是这与西方追逐利润的目标背道而驰,西方进行了无耻的鸦片走私,改变了中国的出超的局面。中国大妈”能“鲸吞”实物黄金300吨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富裕程度提高。这与苏联明显不同,苏联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快。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成果要来自于民,用之于民,让民众富裕起来才是硬道理。

判断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