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共8分)

(1)写出a、c、e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a     c    e    

(2)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米以上。

(3)D点的海拔是  米,D地在A地的     方向。

(4)b、d中位于山谷的是     

(5)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

答案

(1)鞍部 陡崖 山顶 (2)1000米 (3)400米,西北 (4)b (5)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1)a、c、e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a鞍部,位于两山顶之间,c陡崖,等高线重叠,e山顶,中心为高处;(2)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1000米以上;(3)D点的海拔是400米,D地在A地的西北方向;(4)b、d中位于山谷的是b,等高线向高处凸;(5)B处爬山要容易些,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材料二】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英国的欧文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付诸行动,他到美洲进行“和谐制度”的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和生活真正和谐的社会。他把自己的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材料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和谐”思想若隐若现。法国哲学家奥古斯都·孔德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以“和谐”、“秩序”和“进步”为特征的社会。实证主义代表斯宾塞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如同单个的有机体一样,机能的均衡引起了结构的均衡。”杜威明确地说:“只要我们能够纠正行动的动力,并且力图使斗争变为和谐,使千篇一律的生活变为丰富多彩的图画,使有限的东西变为扩大的东西,这就够了。正在改进就是进步,而且是人们所能设想和达到的唯一的进步。”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材料一中,亚当·斯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认为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根据材料,指出“守夜人”的主要职能。(不得摘抄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