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打开工作簿文件EXl.XLS(内容如下),将工作表sheetl的A1:C1单元格合并为一个 单元格,内容居中,计算“数量”列的“总计”项及“所占比例”列的内容(所占比例=数量/总计),将工作表命名为“人力资源情况表”。


2.取“人力资源情况表”的“人员类型”列和“所占比例”列的单元格内容(不包括“总计”行),建立“分离型饼图”,数据标志为“显示百分比”,标题为“人力资源情况图”,插入到表的A9:E29单元格区域内。

答案

参考答案:①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合并单元格,这也是Excel的一项基本操作。选中需要合并的单元格,单击工具栏上【合并及居中】按钮。
  ②选定需要求出“总计”的数值B3:B6,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按钮。
  ③在C3中键入“=B3/$B$7”公式,这里注意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区别.B3是相对地址,而$B$7是绝对地址,不会因为复制公式而变动。双击此单元格,出现公式,向下拖动右下角的实心方块填充到其他需要产生结果的单元格。这是可以发现填充的单元格都产生了数值,其实是将C3的公式复制到这些单元格中,因为位置变动相对地址“B3"就变成了B4、B5、B6,而绝对地址$B$7不变。
①选中两个不相邻的单元格的方法是:按住CtrL键,用鼠标分别选择单元格。
  ②单击工具栏上【图表向导】按钮,启动图表设置的“4步法”:
  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图表类型】,在【子图表类型】中精确选择。
  单击【下一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选择【数据区域】。
  单击【下一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对话框中设置【图表标题】。
  单击【下一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专家陈德安在2000年12月16日举行的三星堆发掘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过20年的考古发掘,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面貌、内涵和特征已基本确定。

陈德安说,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在龙山至夏代的成都平原,三星堆的发展已超过周围其他城邑,并成为成都平原的中心城邑。目前在这一时期还未发现青铜器,但已出现独具地方特色且加工技术高超的玉器,其中具有良渚文化风格的玉锥形器和具有石家河文化风格的陶器出土,说明三星堆一期文化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有文化交流。

在商代,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即早期蜀国,这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也是2000多年的古蜀国历史进程中最辉煌的时期,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陈德安说,这一最高成就可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如规模超过周围城邑、具有政治中心性质的古城的出现,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和黄金冶炼加工技术,规模可观的玉石器加工作坊和高超的玉石器加工技术,较为完善的宗教礼仪祭祀制度,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互相结合进行合理利用与治理等。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的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的方国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

他还表示,三星堆古蜀国作为“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是中国古代中原周边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国”之一。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主导地位。

B.古蜀文明的“外衍性”是指三星堆文明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的方国文明的代表。

C.“十二桥文化”的没落以三星堆古城的废弃为标志。

D.文章结尾一句点明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