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之国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意义。(9分)

答案

(1)地方学校未设教导官员;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忽视实用;(6分)

(2)核心思想:实用主义(实用原则)(2分)

意义: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2分)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2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有利于变法的推行。(1分)

题目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从中可以得出北宋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地方学校未设教导官员;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忽视实用;

(2)依据材料二中的“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可以看出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实用主义。第二小问依据第一问中北宋教育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意义是: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变法的推行。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