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农场拟于2006年年初在某河流上游植树造林500公顷;需要各类投资共5000万元。农场将承包该林地并拟于2012年年初挥伐林木后,将林地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预计所伐木材销售净收入为每公顷12万元。
由于流域水土得到保持,气候环境得到改善,预计流域内3万亩农田粮食作物从2007年起到择伐树木时止,每年将净增产360万公斤,每公斤粮食售价1.5元.假设银行贷款利率和财务基准收益率均为6%,社会折现率为10%,不存在价格扭曲现象。
【问题】1.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该农场2012年年初所伐木材销售净收入能否回收全部投资
2.在对本项目的评估论证中,某咨询工程师认为应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农作物增产收入应看作是本项目的经济效益.你是否赞同其观点简述理由。计算本项目的经济净现值,分析本项目是否经济合理。
3.某咨询工程师认为流域内种植农作物的农户是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应对其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你是否赞同其观点简述理由。
4.如果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

参考答案:

1.2012年年初试农场砍伐树木的净收入如下:

(1)2012年年初砍伐树木的净收入为:12×500=6000(万元)

(2)在财务基准收益率为6%的情况下,有四种答案。

答案一:5000万元投资在2012年年初的将来值为:5000×(1+6%)6=7093(万元)>6000万元

答案二:按现值比较:6000×(1+6%)-6=4230(万元)<5000万元

答案三:按净现值计算判断:6000×(1+6%)-6-5000=-770(万元)<0

答案四:按每公顷计算净现值:12×(1+6%)-6-5000/500=-1.54(万元)<0

(3)因此,在考虑资金时间值因素的情况下,木材净收入不能回收全部投资。

2.同意其观点。农作物增产收入应视为本项目的经济效益。

(1)360×1.5=540(万元)

(2)有三种答案。

答案一:ENPV=-5000+6000×(1+10%)-6+540×(1+10%)-2+540×(1+10%)-3

+540×(1+10%)-4+540×(1+10%)-5+540×(1+10%)-6

=247.78(万元)>0

=247.78(万元)>0

答案三:计算效益现值(取值范围符合5247~5248),再与5000比较,同样是正确的。

因此,项目经济合理。

3.(1)同意其观点。

(2)社会评价认为:①流域内农户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或说出农户受影响,或农户受益,增产,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相关),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户对本项目的接受和支持程度:②因此,对其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非常必要(或应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或社会评价中应考虑,或分析利益情况)。

4.在社会评价中,利益相关者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项目单位要求和项目的主要目标,确定项目所包括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或写出受益者、受损者,或利益方向受影响者,或需补偿者,或具体相关名称)。

(2)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或写出受益、受害,或对相关者进行了解,或是否影响收入、就业、健康等,或利益是否变化,或明确所获得的收益,或答出相关方式),以及与项目的关系(或受项目影响的程度)。

(3)分析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协调各相关者利益,或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

(4)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的各种可能方式。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言自述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我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只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说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作“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 * * 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代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D.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小题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莫言在写小说时,说自己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请结合原文简析莫言的“胆”体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