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城市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2005年发生以下业务: (1)开发普通标准住宅对外出售,按转让产权转移书据上列明的金额共取得收入4 000万元;支付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金额800万元;开发成本为1 500万元。 (2)上述开发项目向银行借款2 000万元,一年期,利率为4%,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 800万元,支付利息60万元,均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分摊利息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管理费用为200万元,销售费用为100万元,除利息外允许扣除比例为税法规定的最高标准。 (3)转让10年前建成的旧生产车间,取得收入1 200万元,该车间的原值为1 000万元,已提取折旧400万元。该车间经有权机构评估,成新度为30%,目前建造同样的生产车间需要 1 500万元;转让旧生产车间时向政府补缴出让金80万元,发生其他相关费用20万元(印花税忽略)。 (4)转让一块土地使用权,取得收入560万元。年初取得该土地使用权时支付金额420万元,转让时发生相关费用6万元(印花税忽略)。 要求: (1)计算该公司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2)计算该公司应缴纳的印花税。 (3)计算该公司销售普通标准住宅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4)计算该公司转让生产车间和土地使用权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5)计算该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应缴纳营业税=4 000万元×5%+1 200万元×5%+(560-420)万元×5%=(200+60+7)万元=267万元 应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67万元×(7%+3%)=26.7万元 (2)应缴纳印花税=4 000万元×0.5‰=2万元 (3)该公司销售普通标准住宅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1)扣除项目金额=[800+1 500+(2 000+800)×4%+(800+1 500)×5%+(2004+14+ 6)+(800+1 500)×20%]万元=3 207万元 2)增值额=(4 000-3 207)万元=793万元 3)增值率=793÷3 207×100%≈25% 4)应缴纳土地增值税=793万元×30%=237.9万元 (4)计算该公司转让生产车间和土地使用权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转让旧生产车间的土地增值额=[1 200-1 500×30%-80-20-1 200×5%×(1+7%+ 3%)]万元=(1 200-450-80-20-66)万元=584万元 增值率=584÷616×100%=94.81%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584万元×40%-616万元×5% =(233.6-30.8)万元=202.8万元 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增值额=[560-420-6-(560-420)×5%×(1+7%+3%)]万元=(560-433.7)万元=126.3万元 增值率=126.3÷433.7×100%=29.12%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126.3万元×30%=37.89万元 合计应纳土地增值税=202.8万元+37.89万元=240.69万元 (5)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 000-800-1 500-(2 000+800)×4%-200-100-(200+ 14+6+237.9)]万元×33%+[(1 200-600-80-20-60×(1+7%+3%)-202.8)]万元× 33%+[560-420-6-7×(1+7%+3%)-37.89]万元×33%=(273.93+76.3+29.18)万元=379.41万元

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