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12年12月某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干部,清华大学毕业生,23岁焦某入选。网上公示以后,焦某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这个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受到广泛质疑,一夜之间焦某被贴上“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当清华大学毕业生正常提拔遭遇“腐败想象”的舆论包围时,当地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国内多家媒体通过调查采访,澄清事实真相,阻截各种谣言蔓延,维护了政府选人用人的公信力,从质疑到认同,公众对这一事件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问题]

结合案例分析,政府应当如何化解舆情危机。

答案

参考答案: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队伍日渐壮大,且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某些事件经网民推波助澜,可立即成为网络热点,甚至发展为舆情危机。如果不能对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舆情危机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事态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形成不堪设想的局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政府及各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是当前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案中,农村贫困家庭走出的孩子受到广泛的质疑,一夜之间被贴上了“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正常的提拔遭遇“腐败想象”的舆论包围,正是说明网络对于舆情影响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化解舆情危机:
①建立健全网络公关预警应急机制
在经过一个意见累积阶段之后,网络舆论才能真正形成。政府进行网络舆论危机预测,目的在于把握潜在的政府危机议题,及早采取对策,以便消解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网络预测必需建立在对网络舆论监控的基础之上。政府或者由专人对重点网站进行监控,或者利用舆情监测软件进行监测,政府从中可提取有效信息,积极预测可能存在的网络舆论危机和突发事件。同时,政府可制定相应的有效应对方案,在舆论高峰出现之前掌握化解危机的主动权。
②双向交流互通
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交流是解决舆情危机的重要途径。在舆论危机的形成初期,主动搭建政府与公众真诚对话的平台,积极交流,互信互通,能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其中,新闻发布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对话方式,进一步完善这一交流,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搭建平台,具有重大意义。
③创新方法举措,构建网络问政平台
温 * * * * 在新华网与网友交流时明确提出“网络问政”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持续探索通过互联网有效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排解民怨的方法和途径,开辟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更好交流的全新平台。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