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日,周三开车经过某路口,突然路边人挥手叫停车,待周三反应过来立即刹车,但车已滑了50米,那人走过来就揪住周三衣领,并打了他一耳光,周三这才知道该人是工商所金俊。金俊要周三交罚款100元,但周三说金俊既未穿制服,又没有说明任何理由,不愿交罚款。金俊便用借来的手铐将周三铐在值班室,一小时后,才将周三释放。周三于第二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金俊非法拘禁罪,并提供了证据,还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法院认为该案属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由审判员一人、陪审员二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认为该案案情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对自诉人控告的事实也供认不讳,便未开庭审理,于一个月后对该案刑事部分作出了裁决,又过了10日,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裁决。

周三是否有权直接向法院起诉

答案

参考答案:周三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被害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在保护主义由于金融危机而重新抬头之际,美国一名学者11日撰文称,中美几十年来的“贸易战”削弱了美国的制造业能力。他预言在中美21世纪将要发生的军事战争中,美军将由于制造业的削弱而处于劣势。他建议美国重新采取“购买美国货”这样的保护主义策略。

该文于2月11日发表在了美国《田纳西人报》网站上,作者格罗弗-波特曾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军服役,他后来在田纳西州立大学等美国知名大学任会计学教授。

波特在这篇文章中援引了《田纳西人报》2月份报道中的一句话,“世界正处于另一场贸易战的边缘。”他说,“事实上,几十年来一直存在一场贸易战,而中国是赢家,美国则付出了代价。”

波特说,美国的公司高管们把制造业工作转移到了中国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这导致许多美国人丢掉了工作,从长远来看,这还可能摧毁美国的制造业能力。他预测中国和美国在本世纪必然会发生“另一场军事战争”。而由于制造业的衰落,美军将会在下一场同中国进行的战争中处于严重劣势。”因此,他建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美国经济领袖,说服他们重新实行“购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

就此观点,《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经济研究室研究员陈宝森。他说,美国并不存在制造业衰落的问题,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也没有下降。他解释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确实有所下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占就业总人数的20%减少了七八个百分点。但是,这是美国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造成的。早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前,美国就把许多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美国自己则从事于高端制造业。中国改革开放后,美国就把这些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中国。“美国制造业根本谈不上衰落。”陈宝森说。

他说,高端制造业仍然牢牢地掌控在美国自己手中,美国的制造业总体产值也并未下降。因而,波特所说的观点根本不成立。另外,实行“购买美国货”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行不通。美国上世纪30年代实行的保护主义最终对各个参与其中的国家都造成了损害。

——《环球时报》2009年2月16日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重新采取“购买美国货”这样的保护主义策略,会使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B.波特在《田纳西人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认为中美在21世纪一定会发生军事战争。

C.波特和陈宝森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美国从事制造业的工人数目比以前减少了。

D.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波特的建议下召集美国经济领袖,说服他们重新实行“购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上世纪30年代实行过贸易保护主义,但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B.现在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只占就业总人数的20%。

C.波特认为,美国把制造业转移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将摧毁美国的制造业。

D.陈宝森认为,制造业仍然牢牢地掌控在美国自己手中,美国的制造业总体产值也并未下降。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波特曾在军队服役,后来在一些知名大学任会计学教授。

B.美国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导致了美国从事制造业人数下降的结果。

C.波特认为,中美制造业的强弱将决定中美军事战争的胜负。

D.美国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一是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