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某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3个事件。
事件1:该建设项目的业主提供了地质勘查报告,报告显示地下土质很好,承包商依此作了施工方案,拟用挖方余土作通往项目所在地道路基础的填方。由于开挖施工时正值雨季,开挖后土方潮湿,易于破碎,不符合道路填筑要求。承包商不得不将余土外运,另外取土作道路填方材料。
事件2:该工程按月规定的总工期计划,应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现场搅拌混凝土。因承包商的混凝土搅拌设备迟迟不能运往工地,承包商决定使用商品混凝土,但被业主否决。而在承包合同中未明确规定使用何种混凝土。承包商不得已,只有继续组织混凝土搅拌设备进场,由此导致施工现场停工,工期拖延和费用增加。
事件3:该工程设有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对已同意承包人覆盖的隐蔽工程质量有怀疑,指示承包人进行重新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部分施工质量未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但满足行业规范的要求。

索赔的依据主要有( )。

A.合同文件

B.法律、法规

C.工程建设惯例

D.气象报告和资料

E.工程有关照片和录像

答案

参考答案:A,B,C

综合题

(26分)合作与对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大事记 

时间主要事件
1921年英国实行“保护工业法”,规定了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
1927年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美、英等国之间的矛盾,会议未达成协议。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诸列强纷纷仿效。
30年代英、法、美等国实行进口定额制度,由政府对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颁发许可证。
英、德、法、美等国由政府出面直接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信贷,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贷款国的指定商品,以扩大商品外销。
                                     ——

——摘编自宋则行 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的三种主要举措,并简述其对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7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并简要评价。(13分)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