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二)


位于县城的某筷子生产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1年4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1)月初进口一批优质红木用于生产红木工艺筷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0万元,另向境外支付包装材料和包装劳务费用合计折合人民币1万元,支付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杂费和保险费折合人民币2万元。企业按规定缴纳了关税、进口增值税并取得了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为将货物从海关运往企业所在地,企业支付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其他杂费共计5万元,尚未取得货运发票。
(2)委托某商场代销红木工艺筷子5000套,双方约定,待5000套全部售出并取得代销清单后,企业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商场。本月底尚未收到代销清单,但已收到其中的3000套的不含税货款30万元。
(3)将红木工艺筷子4000套按100元/套的不含税价格赊销给某代理商,双方约定,下个月的25日付款,但企业应对方要求于货物发出当天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4)将自产红木工艺筷子1000套在展销会上作为样品,在展销会结束后无偿赠送给参展的其他客商。
(5)向林业生产者收购一批白桦木原木用以生产木制一次性筷子,给林业生产者开具了经主管税收机关批准使用的农产品收购凭证,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合计为50万元,收购款已支付。该批原木通过铁路运往企业所在地,企业支付运输费5万元,建设基金1万元,装卸费1万元,保险费1.5万元,有关费用已在货运发票上分别注明。
(6)将成本为20万元的原木移送给位于某市市区的一加工企业,委托其加工成木制一次性筷子,本月收回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加工费及辅料费金额共计5万元。本月将其全部直接用于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0万元。
(7)本月采用销售折扣方式向A商场销售普通工艺筷子10000套,开具普通发票注明销售额为117000元,合同约定付款日期为4月10日,如果10天之内付款,给予5%折扣;20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20天以后付款,全额收取价款,购货方在4月18日支付货款。
(8)外购低值易耗品、电力,各支付不含税价款6万元,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另外从自来水公司购进自来水,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税款0.36万元。
(9)销售本企业已使用了半年的某台机器设备,取得含税销售额21万元。购买该设备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20万元,本月账面净值为19万元。
(说明:①假设红木的进口关税税率为35%;②木制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税率为5%;③本月取得的合法票据均在本月认证并申报抵扣)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工企业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万元。

A.0

B.1.25

C.1.32

D.1.35

答案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在 * * 瀛台阴冷黑暗的涵元殿里,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走完了他悲凉、凄苦、充满哀怨的一生。第二天下午,74岁的慈禧皇太后死于 * * 仪鸾殿。
因政见不同被慈禧幽禁多年的光绪皇帝,尚在壮年,便死在了慈禧前头,而且死期是慈禧临死的前一天。消息从宫中传出,有人震惊,有人愤怒,舆论普遍同情光绪皇帝,认为这绝不是巧合,光绪是被人谋害而死的。
那么,凶手是谁
民间的传说有三种版本。
第一,光绪为慈禧所害。慈禧对光绪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不甘心听任光绪在自己死后复辟重来,于是在死前下令,秘密处死了光绪。
第二,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出卖了光绪,致使光绪从皇帝变成了囚徒。光绪若重新掌政,袁肯定要遭清算,于是袁以进药为名,将光绪毒死。
第三,李莲英等慈禧身边的太监,倚权仗势,经常欺辱落难中的光绪皇帝,眼见慈禧病危,于是提前下手害死了光绪。
以上三说,各有各的道理,但均系猜想,既无人证,也无物证。而最能洞察光绪病情及死因的证明材料,是现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当年光绪口述和亲笔书写的自己病情的“病原”,还有清宫太医院太医们为光绪诊病时写下的病历,称“医案”,也叫“脉案”。其中包括光绪去世前半年的医案,保存得非常完整,经档案馆的专家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医学专家共同研究,对光绪的死因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光绪37岁时亲书的“病原”说,自己遗精已近二十年,前期每月十多次,近年每月两三次,腰腿肩背酸沉,稍遇风寒必定头疼,耳鸣也近十年了。再向前推,从他15岁时的脉案就可以看出他年纪轻轻就已弱不禁风,感冒与脾胃之病接连不断,身体的抵抗力已降到了极点,日复一日,很少有不吃药的时候。28岁以后,光绪的身体已难以抵御疾病的侵袭,病情不断加重。
精神上的表现为:气不舒畅,心烦而悸,不耐事扰,时作太息,心中无因自觉发笑。
从脉案的记载上看,此后的光绪已是病入五脏,气血双亏,医术高明的太医们,也是万般无奈,所开药方不过尽力维持而已。
到了38岁的前半年,光绪眼看就不行了,朝廷急忙下令征召江苏名医陈秉钧、曹元衡进京,接着又向各省发电报征召天下名医,调用上等药材。但一切努力均告无功,太医、名医个个束手,纵有千般手段,也是回天乏力了。
被征召来为光绪诊病的江苏名医杜仲骏在光绪死前3个月时第一次为光绪诊脉后,就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此次进京,满以为能够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杜仲骏告诉大臣:“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十九日,光绪病象的记录: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生,浊气下降,全身疲倦乏力。
二十日,光绪病象的记录:眼皮微睁,口水外流,嘴角颤抖。入夜,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进入了昏迷状态。
二十一日,光绪的病象记录:中午,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嘴倒气。傍晚,六脉断绝。
光绪结束了他38岁的人生。
详考清宫医案,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说,光绪是受肺结核、肝脏、心脏、风湿等慢性病长期折磨,致使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缺失,酿成了多系统的疾病,最终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死亡。
1980年清西陵工作人员清理光绪的崇陵地宫时,检查了光绪的遗体。并未发现有外伤的痕迹;颈椎与头发经化验,亦无中毒表现。
光绪之死,应属正常死亡。
(冯公《清宫档案揭秘光绪之死》)

光绪精神上的表现“时作太息”意思是:

A.经常想休息。
B.经常叹息时间少。
C.长时间睡觉。
D.时不时长长叹气。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