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的一半作为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味精,而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半没有吃这种味精。结果,实验组的认知能力比对照组差得多。这一不利的结果是由于这种味精的一种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有助于证明味精某些成分造成这一实验结论

A.大多数味精消费者不像实验中的人那样食用大量的味精。
B.上述结论中所提到的谷氨酸钠在所有蛋白质中都有,为了保证营养必须摄入一定量。
C.实验组中人们所食用的味精数量是在政府食品条例规定的安全用量之内的。
D.两组实验对象是在实验前按其认知能力均等划分的。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中所述之实验为差异法(求异法)实验,其特点是同中求异,也就是其他先行条件相同,只有一点不同,即实验组食用大量味精,对照组不食用。
选项D指出两组实验对象是在实验前按其认知能力均等划分的,这说明不存在两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前认知能力的差异,因此,这是个没有他因的支持。
所以,本题答案是D。因为有了D项,这个实验才可靠。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中国扶贫,不要面子要里子。提高扶贫标准,夯实共富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扶贫发展历程表

 

注:2011年扶贫工作会议提升了扶贫标准,这意味着有更多低收入人群被纳入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将从此趋向一体化。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1)简述图表(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我国扶贫标准不断提升的经济学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1年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 * * * * 胡 * * 发表讲话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要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温 * * * * 指出:“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12月6日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到  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工作目标的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