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肾结石2.0cm治疗方案()

A.药物的治疗及大量饮水

B.体外冲击波碎石

C.内镜治疗

D.开放手术

E.中西医结合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1)非手术治疗:结石<0.6cm,光滑,无梗阻及感染、纯尿酸结石或胱氨酸结石,应试行药物排石及溶石治疗。直径<0.4cm,光滑的结石,90%能自行排出。

(2)体外冲击波治疗(ESWL):适用于肾、输尿管上段<2.5cm的结石,具有正常肾功能,碎石成功率可达90%左右。结石过大常需分次碎石,间隔时间必须不少于1周。但结石远端尿路有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急性尿路感染、血肌酐>265μmoL/L、育龄妇女下段输尿管结石等应列为碎石禁忌证。因过度肥胖不能聚焦、肾位置过高、严重骨关节畸形致结石难以定位,也不适宜采用ESWL治疗。若击碎之结石堆积于输尿管内形成“石街”,患者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有时还可合并感染和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

(3)内镜治疗: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平片不显影结石,因肥胖、结石硬、停留时间长和经ESWL治疗后并发(石街)等患者,经 * * 置镜入膀胱输尿管镜直达结石部位,直视下用激光、超声或气压弹道击碎结石。下尿路梗阻、输尿管细小、狭窄或严重扭曲等不宜采用此法。结石过大或嵌顿紧密,造成手术困难或失败。并发症有输尿管黏膜下损伤、假道、穿孔、撕裂、感染等,远期可有输尿管狭窄、闭塞或逆流等。

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经腰背部细针穿刺直达肾盏或肾盂,扩张并建立皮肤至肾内通道,放入肾镜,直视下取石或碎石。取石后安置肾造瘘管引流尿液。适用于>2.5cm的肾盂结石,部分肾盏结石及鹿角形结石。对结石远端尿路梗阻、肾内残余结石或结石质硬、复发结石、有活跃代谢性疾病及需再次手术者尤为适宜。还可与ESWL联合应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凝血机制障碍、对造影剂过敏、过于肥胖穿刺针不能达到肾内,或脊柱畸形者不宜采用此法。并发症有肾实质撕裂或穿破、出血、漏尿、感染、动静脉瘘、损伤周围脏器等。

腹腔镜输尿管取石术:适用于输尿管结石>2cm,或经ESWL、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失败者。手术途径有经腹腔和经后腹腔两种。手术时需用导尿管排空膀胱及鼻胃管对胃肠道减压,以利于手术。取石后要安置双“J”管于输尿管腔内引流尿液。

(4)开放手术:在上述治疗失败或无条件进行上述治疗方法时,可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复杂程度、患肾功能等可选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盂或肾窦切开取石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或肾切除术。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画面

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

  ⑥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梭般飞射。

  ⑦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⑧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⑨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⑩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摘自《美文》2007年第12期)

1.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⑩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

快乐的溜滑梯→________→________→月下钓鱼乐→_________→千方百计买图书→________→教我唱京戏

2.读第④段,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想像并描写出父亲看到“我”“有些不对劲的样子”时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

(1)主题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阅读:对比第②段和第⑩段,面对母亲的一“怨”一“说”,父亲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