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伪满“新学制”。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9年改为伪“满洲帝国”,在我国东北进行了14年的血腥统治和殖民地奴化教育。1937年,伪满政府公布《学制纲要》,在规定教育方针的同时,规定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和师道教育、实业教育两个部分的学制系统,废除了1922年学制。 (1)伪满“新学制”的主要内容 伪满“新学制”所规定的学校系统分为3段4级,共13年。初等教育6年,四二分级,分为国民学校(4年)和国民优级学校(2年)。在农村则设国民学舍和国民义塾,是对原私塾的改造,学制3年,目的在于实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分为国民高等学校(分农、工、商、水产四科)和女子高等学校,均为4年;职业学校(分农、工、商和女子职业学校),学制2年。中等教育与1922年学制相比,年限从6年改为4年,普通教育改为实业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实业教育培养“中国国民”。高等教育学制为3年,程度相当于高中或专科学校。设农、工、商、水产、医学、政治等分科大学,与国民高等学校接通。目的在于巩固“国民精神”,学习学术、理论和实际,培养国家重要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把日语订为必修的“国语”科之一,而将原有的国语改称汉语。 (2)伪满“新学制”的特点 伪满“新学制”的颁行,体现了较明显的殖民地奴化教育特性: ①它缩短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使初等教育阶段在整个学制的学习年限中比重增大,占46%左右。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儿童年龄小、觉悟低,能顺利地灌输奴化思想。 ②中等教育职业化。伪满“新学制”中的国民高等学校并不是普通中学,而为分科中学。取消预备升学性质的普通中学,把国民高等学校分为农、工、商、水产及商船五科,注重职业教育。此外还有师道教育和初等职业学校。这就便于把青少年训练成信仰奴化思想的初等技术人员,专供日本殖民者驱使,成为战时的劳动军,或者是为推行奴化教育培养师资。 ③大学教育程度低。大学不仅修业年限缩短,而且多是工业、农业、医科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大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很少。而且大学不注重学术上的研究,即当时的大学不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而是推行实业教育,培养所谓的实用人才。其业务课的内容仅是一些粗浅的知识、技术,缺乏系统的理论内容。在大学中,实行“日满共学制”。日本学生利用特权大量入学,占总学生数55%以上,中国学生只占39%。充分反映了伪满教育的殖民性。建国大学兼收日、韩、台、满(中国)、蒙、俄中学毕业生。日生必修汉语,其他学生必修日语,实施混合教育,以养成其所谓“建国精神”。 ④在农村地区保存了私塾的改良形式,就在学制上留下了私塾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承认了落后,无益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与现代学校制度的接轨。 ⑤将日语定为必修的“国语”科之一,而将原来的国语改为“汉语”,显然是为了以日本语言文字和思想意识来同化中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以奴化教育亡中国之心显而易见。 (3)伪满新学制的实质 伪满新学制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奴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奴化教育是日本侵华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政治统治、军事 * * 、经济掠夺构成一个统一体。它的实质就是法西斯的专制与愚民的教育,就是殖民主义的同化教育。其目的就是在政治上为日本培养“以华制华”的奴隶和爪牙,在经济上为“以战养战”掠夺我国资源培养工具,在思想上树立日本精神,妄图消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思想,使中国青少年成为大日本国的“忠顺良民”。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