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一般资料:男,20岁,技校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高中毕业后,由于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大学,后经朋友介绍,到一所技校学习专业技术。于是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独立生活。每天的学习虽说不是很紧张,但是要料理自己的生活,有时会感觉很吃力,手忙脚乱的,搞得自己很疲惫,而且还特别想家。经常失眠,有时梦里还会梦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听到或者看到跟“妈妈”有关的内容就想哭。在街上、校园里几乎没有自己家乡的人,因此内心感到很孤独。上课精神不佳,经常走神,学习效率也不高。对于班级组织的活动,也无心参加。总盼着假期赶快到来,能早点回家。求助者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因生活琐事与室友的关系紧张。求助者想换宿舍,老师没有同意,所以心情非常低落、内心痛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个独子,性格内向,温顺。其家里非常宠爱他,什么事也不让他做,只管好好读书。自幼没有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过。到技校学习后,生活上的琐事也经常是由其父母料理。

该求助者在学校遇到的生活事件有( )。

A.异地上学

B.希望早点回家

C.与室友闹矛盾

D.孤独

答案

参考答案:A,C

解析:生活事件是指个体生活中发生的需要一定心理适应的事件。BD属于心理感受和想法。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天地有大美

以群

青藏高原,一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一个离人的喧嚣与繁华很远的地方,大自然将他的雄奇与壮丽集于斯,从地上铺到天上,从脚下一直铺到你的灵魂。这是我第二次踏上这块土地。和初来时一样,面对它的辽阔,它的静默,它的壮美,我长时间地失语,只能看,只能听,只能呼吸,什么也不能说。

这是一种震撼人灵魂的大美。在这里,太阳一直照进我心里。星星就在我的灵魂上闪烁。风吹起蓝色的波纹,那是什么?那是我的灵魂在颤动。

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平静。在这里,无论你朝哪个方向,无论你走多久,都是这样的静美,这样的安详,这样的无穷无尽。

我注视着周围的宁静:山,一副静思默想的样子;草地,大地和天空全都带着静默的神情。我感到,这片土地上藏着某种只有沉默的山知道的东西,只有旷远的天知道的东西。我感觉到了,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些散布在草地上的牦牛和羊,每天看着这些,只是低着头,把大地的静默吃进肚里,然后反刍。仿佛它们从大地那里获得了什么,仿佛它们反刍的是一种伟大的思想。是的,在这天空才有的高度上,在这天空般辽阔的宁静里,山水木石,在牦牛的反刍就有了修炼的意味。真不用忍受噪音,不用在不想笑的时候作出一幅笑的模样,不用去做那些你不想做的事情,能够坚守简单而纯粹的生命。真想变成一只羚羊,一头野驴,或者哪怕一只兔子,用博大的心脏从这里走过,走过自己的一生。饿了,就低下头,伸出舌头撩起一把草,用嘴唇捉住,一扯,把大地,把季节,把遍洒阳光和雪花的天空一起扯动。我试着像野兽一样的行走,一直走到看不见公路看不见汽车的地方。在这里,寂静时可以吸入脏腑的。你响亮地听到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脚步。满世界都是这种声音。

只要有足够的宁静,大地便显出它的神奇。沉静的大地离永恒这样近。在永恒的宁静里行走,那就是朝圣。人用他的脚步向大地朝圣。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体内。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大地走进你以后,就装得下山川人物,就可以把自己的辽阔在田野上铺开。风在我的里面吹拂,河水在里面奔涌,连雪山也牵带着白云移来胸间。

第二天,一场大雪把一个安静纯美的童话铺在可可西里,从辽阔的草地到远处的山。雪山就像童话中的城堡,阳光给她铺上一层甜美的红云。野生动物纷纷出场:藏羚羊、牦牛、野驴、黄羊、白唇鹿、狼,还有许多鸟类。它们是童话的主角。连天上的白云也忍不住来到童话中,他们的影子在雪地上轻轻悄悄的游移。

雪其实来到地面的天空。天空来到地面上,地面也就成了天空。走在雪地上,每一个脚印都印在了天空的洁白上。

唯其高,我们这个星球上总算留住一块不事稼穑没有被耕耘过的地方,好让我们找到在高处放眼遥望,灵魂有一个驰骋的地方。庸常的市井生活,似乎不再缺少什么。它缺少的只是辽阔。人们抵达了许多东西,唯独不能在一片辽阔中抵达自己。

梭罗说:“野生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如此说来,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

小题1:透过文中具体的文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青藏高原,请结合具体语言加以概括。(4分)

小题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从原文中任选一处,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5分)

小题3:结合原文回答:“天地有大美”中的“大美”具体指什么。(4分)

小题4:为什么说“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