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编导在策划编排具有现场报道形式的节目时,现场报道的模式与特点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模式:

现场报道粗略地分为两类:

一是有预设的现场报道;

一是无预设亦即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

有预设的现场报道,媒体的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我国采用多而且逐步积累起来丰富经验的是重大活动的现场报道,以及特别策划的专题(系列)报道。例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奥运会开幕式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主要有社会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两大类突发事件。它们的不可预知性,使报道者无法在前期进行足够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料准备,因此,做现场报道的记者或者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报道者既要迅速判断并理清新闻线索,报道出最有价值的、独有的信息,完成职业使命,还必须尊重生命,遵守新闻伦理,平衡人性、道德与职业使命的关系。

现场报道的最大特点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在新闻现场一次完成,用“长镜头”拍摄,声画优势得到最充分发挥,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是各国电视新闻媒体经常、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

特点:

1.完整的真实感。电视新闻画面所产生的真实感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这种真实感是片断、零碎的。现场报道则不一样,它所产生的真实感,除了画面本身的视觉效应以外,还有其长镜头手法、记者入画、声画合一等因素所形成的完整性所产生的心理同构效应。画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完整的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使观众看到了主客双方的内在联系及其言谈情状,现场报道给观众的画面真实感,是一种未经干涉(如编辑)的、独有的、完整的心理真实。这也是一种较之普通新闻更有深度的真实。

2.亲初的参与感。现场报道由于运用长镜头采访,除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各种语言因素的交流给观众以视听刺激外,画内其他声画因素的发展变化,也不时吸引观众的“注意”,这便是现场报道的声画多义性,给了观众以选择的自由,并自由自在地对声画含义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毫无记者主观选择形成的强制与约束,使观众感到亲切,仿佛置身于画中“围观群众”地位,参与现场采访,这便是心理参与感的形成。除了现场的图像与声音同一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外,记者出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以第一人称出现的记者将人际传播的模式引进电视新闻的大众传播当中,亲切自然,缩短了观众和事件的距离,增强了观众的心理参与感与认同感。

3.快捷的时效性。现场报道的画面和音响采集、记者的采访和口头播报都必须在现场完成,不允许事后添加,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剪辑,没有其他加工,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播报出去。因此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现场报道往往成为记者抢发新闻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尽快了解事态发展的欲望。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西门子公司的采购组合管理采购组合管理这种采购战略的形式在很多大公司已经被普遍采用,并已经产生了不错的效果。西门子公司就是其中一例。1993年,西门子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拥有420个采购部门,并且在日本、新加坡和美国建立了3个国际采购处。当时,公司有4200名员工从事采购。西门子采用采购组合管理的目的是能够和供应商更好地进行(国际)协调。通过对西门子设在德国工厂的采购部门进行分析的结果,总共有410单位金额的采购量,采购了4425单位数量的零件,实际有430家供应商。其中,对所有采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般产品占采购金额的25%,然而,该部分包含了产品总数的55%,涉及的供应商占供应商总数的比例为96%。相比之下,战略产品只占到产品数量的5%,涉及的供应商占供应商总数的比例为26%,但是却占到了采购金额的75%。对两种商品继续细分,可以把一般产品分为两类:一类占6%的采购金额,而零件数量占13%,涉及的供应商数量占总供应商的16%;另一类产品采购金额只占总金额的19%,而零件数却达到了82%,提供这些产品的供应商占总供应商的83%。同理,可以对战略产品分为两类,即把所有产品可以分为四类。西门子为每一类产品发展了自己的战略,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采购部门的工作量。西门子的采购政策以大大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为目标,以与保留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集中于发展、质量和物流的紧密合作。请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西门子公司的采购组合管理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西门子公司在运用供应细分分析法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将采购产品进行分类?为什么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3.结合案例,谈谈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在采购战略管理方面有哪些不足?给了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