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女性患者,45岁,以“双手、双腕、双踝及左膝关节肿痛4个月”来诊。无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晨僵1.5h,曾有发热和咳嗽,无皮疹和指端变色。查体:体温 36.2℃,脉搏80/min,皮肤、淋巴结及脊柱无异常,双手示指及右手中指和小指的近端指间关节、左手示指和中指。右手拇指和小指掌指关节、双腕、右膝和踝关节均有肿胀和压痛。双膝关节活动时有骨擦音,双手可见He- berden结节。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目前不考虑的诊断是

A.骨关节炎

B.结核性风湿症

C.类风湿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银屑病关节炎

答案

参考答案:E

填空题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s区的元素是                   (填编号)。

(2)表中元素①的2个原子与元素③的2个原子形成的分子中元素③的杂化类型是       

③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是          

(3)元素⑧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4)在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的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试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在1183 K以下,元素⑨形成如图1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1183 K以上,转变 为图2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

在1183 K以下的晶体中,与元素⑨的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             

在1183 K以上的晶体中,与元素⑨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             

(B).

已知亚甲基蓝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其转化关系式为:

奇妙的“蓝瓶子”实验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其装置如图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下述实验:

①在250 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 NaOH、100mlH2O和2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关闭活塞a、b,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打开活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关闭活塞、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

⑤以上步骤③、④可重复多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塞紧图1中锥形瓶塞,并打开导管活塞a、b,从导管口(填“左”或“右”)通入足量氦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          (填“能”或“不能”)由无色变为蓝色。

(2)如图2所示: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溶液显蓝色的是   试管。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                ,亚甲基蓝的作用是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        (填“能”或“不能”)无限次重复进行,理由是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