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依据法理学的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
C.该规定说明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司法解释的主体之一
D.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政治和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法的本质与特征 司法解释 法与社会
A项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机会的平等,而不是指结果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平均主义,“平等”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要保证实质上的平等,要允许合理差别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B项错误,本选项主要考查司法解释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是指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作为正式解释的一种,具有同法律相同的效力。本题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具有法律的效力,因此其具有法的普遍性特征。
C项正确,在我国,司法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本题中,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诈骗案件审理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发布解释,恰好说明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主体地位。
D项错误,法具有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题中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正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
法与政治是相互作用的,政治对法有影响。通说认为,由于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的发展变化。但是,这并不是说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政治。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