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03年9月15日上午8时40分左右,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朱正亮在北京 * * 金水桥前朝身上泼汽油后点燃,当场被执勤民警扑灭。朱正亮烧伤面积为20%,现在北京佑安门医院治疗。  (2) “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据青阳县委办公室一位姓何的工作人员称,朱正亮是县城蓉城镇城西村人,他的寓所由于城区规划而要拆迁,赔偿是按政策标准办理,给了地皮,其他拆迁户对赔偿方案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朱正亮的要求过高,“主要是因为他的房子是新的。农民要建一栋房子也不容易,现在要拆迁,朱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  何某说,针对朱的特殊要求,县领导曾亲自接待他,并且给他增加了补偿费,但是他心理上还是接受不了,于是酿成自焚事件。何某认为,县委县政府各方面工作做得很到位,主要是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  当地派人去朱家慰问,而蓉城镇城西村村委会一名干部的说法也对朱正亮自焚的原因作了印证,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已经知道朱正亮自焚事件,“这个事情比较复杂。政府做了好多工作都做不通,他也去合肥 * * 了好多次。这次到北京是悄悄地去的,我们也不知道”。  据悉,青阳县于15日中午接到北京方面的通知后召开紧急会议,并派人到朱家慰问。何先生说,朱正亮的家属情绪稳定。如果家属不放心,要求进京,县委会协助。  (3) 据朱正亮户籍所在地――青阳县政府的一位官员称,朱正亮在 * * 金水桥前做出自焚这一过激行为是因为拆迁纠纷所引起的。  (4) 据国家信访局研究室专家朱颖透露,近几年信访局接到关于拆迁问题的信件逐年递增,今年至8月底为止,拆迁纠纷投诉信件共计11641封,比去年同期上升50%, * * 人数5360人次,上升47%。据一位多年研究拆迁纠纷的法律专家表示,虽然有关法规规定,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应由双方协商同意补偿方案之后才能进行拆迁。但实际上,被拆迁人总是相对为弱者,往往没有商量的余地。  (5) 三周以来两起自焚事件。我国城市建设衍生的拆迁纠纷近段时期以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朱正亮以自焚这种激烈的方式来抗议,也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住房拆迁问题的关注。据悉,这也是继8月南京发生拆迁户自焚死亡惨剧后,3个星期以来第二起因不满拆迁而发生的自焚事件。  (6)全国房地产工作会议9月10日在京召开。中 * * 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 * * 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曾培炎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既要统一政策指导,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各级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负总责,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市、县的指导和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察。  (7)针对近期一些地方在拆迁中违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曾培炎特别强调,各级政府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房地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拆迁工作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量力而行,切实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稳定。  (8)南京市玄武区邓府巷6月12日开始旧房拆迁工作,部分拆迁居民与拆迁办在拆迁费上出现争议,居民因此不肯搬迁。但邓府巷拆迁办的一些拆迁人员却在最后搬迁期限内,采取一系列强制性野蛮拆迁行为。  (9)8月22日,南京市邓府巷同庆里一中年男子翁某在邓府巷拆迁办公室自焚,在场的7名拆迁办工作人员受伤。据知情人士透露,翁的烧伤面积达到97%,已于自焚当晚死亡。目前,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处理翁某家属的安置工作,并组织有关部门对“自焚”事件的真相展开调查。  (10)据了解,邓府巷属黄金地段新街口的老城区,居住条件相当简陋。改建后的邓府巷将成为一个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商贸区。8月22日,邓府巷1000多户居民大多已搬走,仅剩下翁某及其他近10户居民,因对拆迁费存在异议,迟迟不肯搬。  8月22日中午11时,翁某一瘸一拐(翁某腿有残疾)地走出家门,到离家不远的大排档为家人购买午饭。他走出家门不久,邓府巷拆迁办便过来几个人站到了翁某的妻子周某面前:“小瘸子(指翁某)呢……丁科长(邓府巷拆迁办领导)找他,一定要去的。”  中午11时15分,翁某提着酒菜回到家中后,第二次前往拆迁办协商。周说,翁某离家不久,拆迁办一名叫谢某的拆迁人员便带来了一帮人,十几个拆迁人员进屋子,围着翁某74岁的父亲,要求公媳二人离开屋子。周某以正准备吃午饭为由拒绝了。此时一名叫沈某的,据周称可能是拆迁办综合组的工作人员,嚷道:“你再不走,老子就揍你。”“我们被推推搡搡赶出家门,我身上被扯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他们把公公推倒在砖头堆上便不再理睬。”周说,随后一台推土机开来,不到两分钟就把房子铲平了。“我在这里生活了10年,很多家当都没来得及撤出,房子瞬间变为废墟…”  “我的一部照相机,还有结婚时姐姐给的金银首饰都没有了,VCD、床、信用卡、5000块现金……都被人拿走了……”  据邻居回忆,未过多久,翁某从拆迁办赶回家中,一看房子已被夷为平地,大叫一声,转身拾起一样东西,似乎是香烟或打火机,然后折回拆迁办。邓府巷巷口卖报纸的李阿姨说,当时只听得拆迁办传来几声喊叫“不好了,出事了”,随后拆迁办人员谢某第一个自行从办公室内走出来,身上的化纤衣服已被烧光,全身只剩一条棉短裤,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也陆续跑了出来。消防员赶到后透过玻璃发现翁某还趴在地上,随即质问拆迁办人员:“里面还有一个人,你们怎么不救”没人知道办公室内发生了什么。据当地居民讲,翁某平时为人老实厚道,并不偏激,如没受到刺激,不会做出自焚的过激行为。

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资料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多于800字。

答案

参考答案:在拆迁中,不提前通知拆迁户做准备,公告一出就拆房子;有的拆迁办法、程序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群众对拆迁不知情;有的不按政策规定办事,对拆迁户的安置不及时、补偿不到位;有的则采取断水断电等手段强迫拆迁户搬迁,拆迁期限未到,就用推土机强行推倒还有人居住的房屋;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只照顾开发商的利益,不尊重群众的利益。为防止这些不规范的做法,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要让社会公民(哪怕是偏远地区的农民)都成为懂得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现代公民。  第二,保证公民 * * 渠道的畅通,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 * * 成本。如果公民缺乏谋取自身权益的合法程序和渠道,东奔西跑没人理、 * * 成本过高,就会采取非法手段,甚至铤而走险!  第三,对导致受害者合法 * * 手段失灵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及时进行依法惩处。任何姑息,都无疑会激化类似极端行为的出现。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选自《战国策》,节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教之/庭:在朝廷上

B、常欲坐而之/致:导致

C、敌国/诎:使……屈服

D、期年/期年:满一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现苏秦才智的一组是(    )

①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②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③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④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⑤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

⑥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连横。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约纵(或“合纵”)。

B、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文风。

C、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十分细致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写其嫂”蛇行匍伏”的丑态,皆为传神之笔。

D、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4、请把文言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