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儿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2.(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建议: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4)预案发布后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3.(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