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

孝文帝( 公元467年— 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2)从内容看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在改革中都遇到了很大阻力,各自的反对势力是哪些?(2分)

(4)从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答案

(1)背景:都是社会矛盾尖锐和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2)侧重点:孝文帝是汉化政策;王安石是理财策略。成效:孝文帝改革促使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动社会进步;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3)阻力:孝文帝改革是上层旧贵族和守旧势力反对;王安石则是大地主和大官僚反对。

(4)启示:改革者要有献身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改革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阅读理解与欣赏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11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以头抢地耳(  )   ⑵ 皆布衣之士也( )   ⑶ 长跪而谢之曰(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秦王怫然怒 吴广以为然     B﹒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C.天子之怒  皆布衣之士也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