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考生文件夹中,存有文档WT1.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该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工作及软、硬件维护和一般应用系统的开发及设计,他们应该是具有专业化计算机人员的素质,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文档结束] 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1) 请将Word文档WT1.DOC设成楷体、小三号字并加粗、斜体。 (2) 设置A4(210mm×297mm)纸张大小,左右边距设置为2.5厘米,页眉2.2厘米,其余页面设置的参数不必修改。保存文件为WD1.DOC。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① 设置格式的前提是选中对象,这里的对象就是文档的全文。最通用的方式是用鼠标拖动选中文档,最快捷的方式是使用快捷键Ctrl + A键。 ② 设置字体的各类格式可以在[格式]工具栏上设置。但当设置比较多的时候,还是使用[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一一设置好。 ③ 对页面的设置,要使用[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这里有[页边距]、[纸型]、[纸张来源]、 [版式]、[文档网络]5个选项卡,分别设置纸型和页边距即可。最后,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保存后,再次另存为”,所以先进行保存,再另存为WD1。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今天的生态圈是自然界漫长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史的积淀。整个生态圈中的格局也是自然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生态圈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使生态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总是达到一种有序状态。旧的有序状态破坏了,经过自我调节又达到一种新的有序平衡态。生态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来源于生物乃至生物DNA的自我调节机制。或者说是DNA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或宏观形态。在这里,微观调节机制与宏观调节机制是全息的。倘若DNA没有自我调节机制,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生态进化也就不可能了。可以说,DNA是一个生态微观全息元,它是整个生态史的缩影,它凝聚着整个生态圈中生态变化、演化的信息,它是宏观变化的微观反映。
DNA对生态信息的记录是以生物体为中介的。生境的变化必然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对生境变化的适应。如果变化了的生境具有稳定性,那么生物的行为、特征等也就具有稳定性。生物在这种稳定性中形成起来的行为、特征等就会逐渐内化到DNA中去,成为生物的本能。生物的多样性就是生境的多样性造成的,是生物适应生境的结果,是生境多样性在生物主体上的显化。这在岛屿生态系统中比较明显。由于岛上群落生境的单一性,就引起了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简单化。这种简单化招致生态小生境数量的减少以及种类组成的贫乏。生态系统的简单化,也改变着竞争和捕食的因素,并给例如不会飞翔的鸟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生境的变化又导致了对某物种的自然选择,使某些不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迅速消失,适应者迅速发展起来。可见.物种也是生境变化的结果。

下面对文中“内化”、“显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内化”和“显化”都显示出生物与生境之间的普遍联系。
②“内化”是指DNA植根于生物个体之中。
③“显化”是指生物个体的明显变化。
④“内化”的必要条件是变化了的生境具有稳定性。
⑤“显化”体现了生物对生境的适应。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