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一位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 佩里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1959年,中 * * 党实现了当年林肯总统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成果:国家统一和废除(西藏)农奴制。应该说,仅此两条,毛 * * 就可以名垂史册,与林肯一样被人类共同铭记。 ——中新网(2009年3月30日)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的性质,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影响。(9分)
(1)①共同特点:社会发展落后。(2分)
②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1分)移风易俗,改行汉制。(1分)
③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1分,任答一点即可) 文明开化。(1分)
(2)①孝文帝改革: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1分)影响:加速了北魏 * * 的封建化(或汉化).(促进了中 * * 的交流与融合,为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2分)
②明治维新: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或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分)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2分)
③1959年西藏农奴制改革: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分)影响:使西藏跨入社会主义.(推进了民主政治,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