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一位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 佩里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1959年,中 * * 党实现了当年林肯总统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成果:国家统一和废除(西藏)农奴制。应该说,仅此两条,毛 * * 就可以名垂史册,与林肯一样被人类共同铭记。   ——中新网(2009年3月30日)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的性质,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影响。(9分)

答案

(1)①共同特点:社会发展落后。(2分)

②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1分)移风易俗,改行汉制。(1分)

③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1分,任答一点即可) 文明开化。(1分)

(2)①孝文帝改革: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1分)影响:加速了北魏 * * 的封建化(或汉化).(促进了中 * * 的交流与融合,为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2分)

②明治维新: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或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分)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2分)

③1959年西藏农奴制改革: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分)影响:使西藏跨入社会主义.(推进了民主政治,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宣 纸

①今年以来,已陆续有40多名书画家从全国各地而来,入驻黄公望村。据说,原因之一是为了一种纸——元术纸,用起来“有历史感,而且不比宣纸差”。其实,对学生而言,富阳的宣纸更有名。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

④宣纸有润墨性。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无论是重写还是轻描,都能显示清晰的层次,书画家们在画山水的时候,这种“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凸现得尤为明显。几笔相交,均留笔痕;笔痕交叉处,浓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画的意境,产生出作品的立体效果。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书法家们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无论是作一气呵成的草书,还是一丝不苟的篆楷,都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妙味。

⑤宣纸有耐久性。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宣纸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特性所决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经过反复的石灰浸渍、蒸煮和长时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后,化学反应趋于稳定,造纸用的青檀皮等原材料中容易产生质变和虫蛀的木质已被消除。青檀皮的坚韧纤维使得纸张坚固而耐久。现保存完好的历代书画艺术珍品、古籍、文献、印谱,历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纸“纸寿千年”最好的佐证。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⑥宣纸的耐久性还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 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

小题2:本文围绕宣纸,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请分点简要概括。(3分)

小题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宣纸,但多次提到一般纸、普通纸、新闻纸,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4分)

① 书画家们在画山水的时候,能有“墨分五色”的层次感,这是因为他们用墨浓淡有致。

② 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伸长或收缩,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