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全面看待“反全球化运动”
参考答案:选做题Ⅰ
(1)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外交方针之一。为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需要周边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2)这一观点的实质就是中国威胁论,其用意在于挑拨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恶化中国周边环境,妄图达到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会称霸。“强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本身并不构成威胁”,中国也不会把拥有的强大力量作为威胁的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几个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第一段话的实质就是宣扬“中国威胁论”,第;段话和第三段材料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威胁论”的驳斥。
本题的核心在于理解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与周边国家关系在我国外史政策中的地位,周边关系的好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第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选做题Ⅱ
(1)反全球化思潮和运动兴起的原因;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向全球急剧扩张的集中表现,拉大了南北差距。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危机接连爆发,致使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受挫,失业率升高,工资水平下降,贫困人口剧增,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冲击。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不同社会阶层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得失差别十分悬殊。造成新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和“新贫困”。全球化的推进是以近年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背景和动力的。
由于不同群体对新科技革命的适应能力大相径庭,部分传统产业被淘汰后,传统产业工人和低技能者因不能适应这一社会变革而利益受损。这些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把参加反全球化运动作为发泄不满的出气口,成为西方反全球化运动的主体力量。这也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主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国家政治经济主权受到侵害,甚至有可能失去独立性。
(2)对反全球化耍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反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促使国际社会对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反思,其矛头主要指向西方发达国家和现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正做法是一个有力的牵制,也促使相关的国际机构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推行全球化进程的民主化,使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透明、可控的方向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反全球化运动也有偏激甚至消极的一面。有些反全球化群体只注重集团利益,目标偏激,抗议活动的方式简单、生硬、甚至粗暴,表现出极端主义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