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而第198条规定保险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为了保持刑法的协调和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保险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B.根据刑法第358条的规定,“强 * * 后迫使卖淫的”成立强迫卖淫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伙同他人强 * * 妇女后迫使卖淫的,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刑法第17条没有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强迫卖淫罪承担刑事责任

C.刑法第382条明文规定一般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所以,一般公民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的共犯;刑法第385条对于受贿罪没有类似规定,所以,一般公民不可能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D.刑法第399条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但是,司法工作人员索取贿赂并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

参考答案:A,B,C,D

解析:保险诈骗罪属于一种特殊的诈骗罪,它与一般的诈骗罪形成了法条竞合的关系,因此对于保险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犯罪行为,根据法条竞合犯适用法律时的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应当适用第198条关于保险诈骗罪的规定,以保险诈骗罪论处。A项的说法不正确。 《刑法》第17条虽然没有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强迫卖淫罪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规定了这类人应对强 * * 罪承担刑事责任,因此B项中的犯罪分子仍应当对自己的强 * * 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 C项的错误在于,虽然《刑法》第385条没有明确规定一般公民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但是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如果一般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故意犯罪的,并符合共犯要求的,则应当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385条之罪即为受贿罪),所以司法工作人员索取贿赂并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应当以处罚较重的罪名论处,而不应实行数罪并罚,D项是不正确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 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

(2)正已不能知   患: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或尽粟一石          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手      安可诬一世

C.骈死槽枥之间          岂借才异代乎

D.鸣之而不能通          意其真不知马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