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江苏与全国对照)
指标 江苏 全国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万吨)
总计 188401.6 17.0 320.3×104 13.4
铁路 6374.1 3.9 36.4×104 9.3
公路 123500.0 18.7 242.5×104 14.0
水运 48545.0 15.5 36.4×104 14.0
民航 5.5 23.0 0.1×104 25.1
管道 9977.0 13.3 4.9×104 10.3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总计 6111.5 18.6 137329.0 12.4
铁路 336.9 4.0 27644.1 9.5
公路 1149.1 18.3 43005.4 15.6
水运 4095.6 21.5 64305.3 11.7
民航 0.8 28.3 176.6 39.9
管道 529.1 8.7 2197.6 8.7
旅客运输量
(万人)
总计 226727.3 12.7 328.0×104 10.2
铁路 9711.4 5.9 16.8×104 9.9
公路 215850.0 13.0 306.3×104 10.2
水运 690.0 0.6 2.2×104 -0.7
民航 475.9 16.6 2.7×104 15.8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总计 1610.4 13.1 27779.2 11.9
铁路 351.3 12.9 8762.2 11.2
公路 1196.6 13.1 14913.9 10.4
水运 1.5 17.5 71.5 3.1
民航 60.9 15.6 4031.6 19.4

2009年江苏民航旅客运输量比铁路少______。

A.9644.8万人
B.9235.5万人
C.8762.2万人
D.8205.3万人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9711.4÷(1+5.9%)-475.9÷(1+16.6%)<9711.4-475.9=9235.5,可排除A、B,9711.4÷(1+5.9%)-475.9÷(1+16.6%)>9170-476=8694,排除D。故选C。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鼻对

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顺阴燮阳,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彼梁偏任,始有朱异;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 * * 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火毒烬裳及衣俾:让、使

B.假使服食以节:节制

C.臭之不察:察看

D.而鼻疾果愈既:不久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我觉

B.臭不察

则或咎欲出者句读不知

C.何鼻为

D.踞炉坐方其系燕父子组                盛以锦囊,负前驱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子靠在炉边烤火,火烧着了衣服,直烧至膝部才发觉,于是责怪鼻子不管用。

B.秦二世胡亥因为受到赵高的蒙蔽,所以最终杀了他;隋炀帝因为沉迷酒色,所以世基才敢放肆作恶。

C.鼻子反驳方子说:如果你生活有规律,衣食有节制,顺从阴阳,身体没受伤害,我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你应该责怪的是你自己。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鼻道阻塞不通的危害,并以此说明治国也必须做到言路畅通,不偏听偏信,否则会招致祸乱。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3)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 * * 邪,何恶之遂?(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