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患糖尿病10年,一直采用饮食控制疗法,空腹血糖持续在10mmol/L以上。近5年来,口服降糖药物格列本脲和阿卡波糖仍未获得良好控制,需采用胰岛素治疗。
该患者易发生并发症。下列选项中,属于微血管病变并发症的是
A.糖尿病足
B.冠心病
C.糖尿病肾病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参考答案:C
解析:[解释] 速效有普通(正规)胰岛素(RI),皮下注射后发生作用快,但持续时问短,是惟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可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效胰岛素有低精蛋白胰岛素(NPH,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和慢胰岛素锌混悬液。长效制剂有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PZI,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B细胞功能(包括储备功能)和指导治疗,但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后,有时早晨空腹血糖仍然较高,其可能的原因有:①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②“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短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拈抗素激素分泌增多所致;③Somogyi效应: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夜间多次(于0、2、4、6、8点钟)测定血糖,有助于鉴别早晨高血糖的原因。急性并发症: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些患者可以此为首发表现。②感染糖尿病患者常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慢性并发症主要有下 * * 种:①大血管病变: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也较快。②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μm以下的毛细亦管及微血管网。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生长激素过多,血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缺氧等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③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所致,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术、针刺、灼热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和瘫痪。④眼的其他病变除视网膜病变外,糖尿病还可引起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⑤糖尿病足: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主要原因,花费巨大。由于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的共同作用,可引起Charcot关节(与神经病变相关的骨关节的非感染性破坏),好发于足部和下肢各关节,受累关节有广泛骨质破坏和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