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推进。

答案

参考答案: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历程不只局限于职前的师资培训阶段,还包括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甚至一直延伸到教师专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专业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内涵还包括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职业队伍的建设。如国家对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的设立和管理、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的完善、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等过程。
(3)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它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内涵和专业水准是与时俱进的,其具体标准、实施办法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教师本身为了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概括地说,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是教师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前者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化。其中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向;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发展和社会承认形式,并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进程和水平。
我国教师专业化应当说是从近代教育以来才开始的。20世纪初,我国才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学校——师范学校,教师被作为公职人员对待,由国家财政支付其工资。新中国成立之后,教师的职业属性得到了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法律制度上确认教师的专业化地位。1994年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2)从经济地位上,教师待遇得到了不断提高。
(3)从教师个体专业化程度来看,一是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在逐年提高,二是教师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三是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走进了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堂。
可见,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在这种进步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教育偏离专业化方向,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专业化要求偏低,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师研究和创新能力较差等。为此提出一些建议:
(1)改革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课程设置上,职前与职后要贯通,且各有侧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考核上,职前要侧重基础理论与教学基本技能的考核,职后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理论上的创新能力的考核。
(2)细化和逐步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专业化要求。例如,应把教学能力的考核具体到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以及班级管理、自我评价和发展的能力等方面。
(3)教师职称实行定期复审制。即每隔几年对各级各类职称进行一次复审。
(4)要勉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在学习化的社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学生,自我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实现个体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转变的客观要求。
总之,要加快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必须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正确评价我国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客观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教师专业化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