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述导轨磨削的特点及减小工件变形的方法。

答案

参考答案:(1)导轨磨削是复杂零件磨削,精度要求高,有较高的导轨截面形状精度要求和导轨直线度公差要求,高精度导轨需作低粗糙度磨削;(2)导轨磨削是组合件加工,导轨副的配磨要保证相配导轨在任一横截面内的形状吻合,有一定的接触面;(3)导轨磨削变形大。由于工件低刚度的影响,工件装夹不当会产生较大的受力变形,同时因床身自重也会引起变形。因此要合理装夹工件,减小工件变形。磨削时要使用辅助支承,以减小工件受力变形。导轨磨削时的热变形也影响导轨的精度。机床导轨是单面受热体,工件上下层之间温差导致不均匀热变形,使导轨全长磨成中凹形,磨削时注意减小磨削热,采用等温冷却,精密导轨磨削则应恒温。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年8月12日,五院院士张立纲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他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POWAY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IBM,一千就是30年.作为知名科学家,呆在I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他曾说,虽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应正准备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的吴g-玮之邀来港,随即应聘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香港科大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g--玮回忆治校之中的艰难历程时说:“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上,讲公道话,这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又决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士、博士研究生。香港科大教授丁 * * 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应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意味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校不大、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事实证明,张立纲严格挑选的好几个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未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戴的人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 员,他的为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2008年9月8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张立纲到香港任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创立之初的香港科大渡过难关立下了很大功劳。

B.张立纲应吴家玮之邀到港,实现了他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的愿望。

C.张立纲到香港后,吸引了更多学者到香港科大,很快扩大了香港科大的国际影响。

D.张立纲呆在美国很不如意,总感觉是一个暂时状态,认为应该为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认为了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反对身兼数职。

B.张立纲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教授治校,具有学术自由,还要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

C.张立纲一心为校,毫无私心,功绩卓著,广受爱戴,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D.张立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院长。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