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参考例文] 浅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振兴 记得清华大学的100周年校庆时,邀请了几百位重点中学校长和大学有关教育专家参加该校校庆,一些人认为这是—场“另类招生宣传”,一些人更是深切地体会到,名牌大学这盆炉火燃得旺不旺,重点中学这釜中之薪至关重要。科教兴国不仅仅是名牌大学的使命,更有赖于中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中学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名牌大学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潜力,中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心应引向中等教育。 人才培养不是一朝—夕之功,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则是一种扼杀个性的教育。越来越多的“标准”考试,越来越多的辅导班,近乎教条的知识灌输,听话式的管理方式,使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扼杀,学生变得温顺了、机械了。作为老师来讲,这样好管理了,但对国家和民族来讲则是灾难性的。 中等教育被称作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自我评价普遍较高。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对高中生活充满期望;求学上进、合作交往是高中新生群体占支配地位的共同需求。成长相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恐怕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最大症结之所在。发展是学生的普遍愿望。但是,并非所有的学校教育都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巨大的升学竞争压力使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集中于学科知识传授和高考应试训练,学生正常的需求受到压抑,个性特长难以发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更被简化为提高升学率。 人才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之本。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首先在于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为振兴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做了不懈的探索,但教育改革之路仍曲曲折折,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首先建立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能让所有的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要保证这样的课程体系,还应在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学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必须的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能有时间根据自身和社会需要去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关键要抓个性教育,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去改变教育方法,使教育效率得到提高。 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站在国家需要的角度,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来培养人才,要按中学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做到课内课外、科学与艺术、智力与非智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机结合,坚持环境、服务、管理和教书育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识和思想。在评价方面改变仅仅注重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加强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阅读理解与欣赏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晨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了,白瓣儿小船般地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àn dàn,荷花的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大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甲)___________的荷叶上面,聚了些(乙)_______________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丙)(         ),我是(丁)(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解释文中画线点的字词。

     繁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A,B两个词语归位到文中甲、乙两处。

      A.流转无力  B.勇敢慈怜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比喻句,请根据上下文写出其恰当的喻体,

     这两个喻体依次是: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心中的雨点”是比喻的说法,第4自然段中__________这个词体现了它的本义。你还知道人们“心中的雨点”有哪些吗?试举三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