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某县人民检察院对王某涉嫌抢夺一案作出不批捕决定,并通知某县公安局补充侦查的,某县公安局在补充侦查后又提起复议,某县人民检察院应建议某县公安局重新提请批捕,但某县公安局坚持复议,某县人民检察院可不予受理
B.某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在侦查市政府秘书长邱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过程中,发现其还有私藏枪支弹药的犯罪情节,则应当将后一案件事实交给该市公安局侦查
C.某市某县公安局对该县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涉嫌强 * * 的嫌疑人黄某的决定不服,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某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复核。某市检察院应立即复核,认为符合批捕条件的,可以直接作批准逮捕的决定
D.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县政法联席会议上指出,县公安局局长在具体案件中的回避并不能由公安机关内部决定,而应由我们县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决定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考点] 批准逮捕;管辖;回避
《高检规则》第10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且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公安机关在补充侦查后又提请复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公安机关重新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坚持复议的,人民检察院不予受理”,所以A项正确。《高检规则》第1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在上述情况中,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人民检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由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所以B项正确。《高检规则》第 106条规定:“对公安机关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的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提请复核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的十五日以内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如果需要改变原决定,应当通知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撤销原决定,另行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必要时,上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送达公安机关执行。”所以,C项错误。 《刑诉法》第30条规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所以D项正确。综上本题应选C。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下问(可耻)

C.为人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乎(诚实)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不愠水落石出者

C.可为师矣可一战

D.恕乎不善者而改之小题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