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用位移传感器测量不同时刻小车距出发点的距离S

c.测量1、2、3…6计数点到出发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S1
t1
S2
t2
S3
t3
S6
t6

f.以

S
t
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
S
t
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
S
t
-t图线.

该同学在图2中已标出1、2、3、4、5、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根据出

S
t
-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_____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

答案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S=v0t+

1
2
at2,推导出
S
t
-t
图象的表达式为:

S
t
=v0+
1
2
at

S
t
-t图象的纵轴截距为:v0=20cm/s=0.2m/s;

斜率

1
2
a=
1.00-0.20
0.30
=
8
3
m/s2,故加速度为:a=
16
3
≈5.33m/s2

故答案为:0.2,5.33.

选择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强调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贯彻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1)材料一中“大会”是指党的哪次代表大会?简要指出该大会召开的主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是哪次会议发表的公报?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这次会议以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着世界的挑战。简要说

    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4)依据材料回答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