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星光公司系在境内上市的公司,其经营多种业务,主要经营机械设备零部件的制造、组装和销售业务,并经营一家宾馆。星光公司拥有三个资产组,甲、乙、丙,总部资产为一栋办公大楼。由于市场上出现了技术性能更好的同类机械设备,致使星光公司生产的机械设备的销量较以前年度降低了45%。为此,星光公司于20×7年12月31日进行减值测试。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资产组甲的相关资产由两台生产设备(X和Y)和厂房构成。X、Y设备的账面原价分别为8000万元、9000万元和5000万元,累计折旧分别为4500万元、5000万元和1200万元,以前期间未发生减值。两台设备和厂房的平均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假定:资产组甲的相关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80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9000万元,其中,X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200万元,Y设备无法合理预计其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2)资产组乙的相关资产由两条专用生产线设备(M、Z)和一项专利权构成。M、Z生产线的账面原价分别为5000万元、6000万元,累计折旧分别为1000万元、1500万元,专利权的成本为4000万元,累计摊销为1500万元,以前期间未发生减值。两条专用生产线设备和专利权的平均预计使用寿命为1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和摊销。
假定:资产组乙的相关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6000万元,无法合理预计两条专用生产线和专利权公允价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3)资产组丙的相关资产为一栋宾馆大楼,其原价为15000万元,累计折旧为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以前期间未发生减值。
该大楼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4000万元,其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金额为13000万元。
(4)总部大楼的账面原价为15000万元,累计折旧为2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以前期间未发生减值。
(5)星光公司于20×6年1月1日,以12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甲公司60%的股权,购买日,被购买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产生商誉300万元。至20×7年 12月31日,甲公司包括三个资产组和总部办公楼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38410万元。
假定:总部资产可以分摊至各个资产组;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

编制商誉减值测试表(填入下表);

商誉减值测试表 单位:万元

20×7年末商誉可辨认资产合计
账面价值
未确认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
调整后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
减值损失
确认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编制商誉减值测试表:

商誉减值测试表 单位:万元

20×7年末商誉可辨认资产合计
账面价值3003816038460
未确认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300/60%-300=200或(1200/60%-1500)×40%=200-200
调整后账面价值5003816038660
可收回金额38410
减值损失250250
确认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503816038210


阅读理解与欣赏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

孤独的孟子

孟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坚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四方奔走呼号,有时只能像孔子一样“累累若丧家之犬”,但他的努力却得不到认可,这是孟子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孟子在其“仁政”制度思想中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有可贵的“民贵”、“民本”内容,体现了孟子的仁爱精神。“为仁由己” “推己及人” “扩而充之”施之个人的修身养性未尝不可,但是欲“以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借此来要求当时的统治者成为“圣君明主”,并“施仁政于民”,“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显然是期望值过高,无异于缘木求鱼。况且,他的“民本、民贵、君轻”之说也有本末倒置之嫌。既然“君轻”,何以终其一生,惶惶不可终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而不似墨子游走于臣民之间呢?听其言,观其行,庶几近之矣。纵观中国历史,“暴君、昏君”史不绝书,而“圣君明主”却凤毛麟角。孔孟之道对于统治者的“性善”寄予厚望,而对其“兽性”却过于低估;殊不知,没有约束的制度或权利必然导致专制与滥用。这种泛道德化和道德先验主义的价值取向与本体预设,将人性之善的可能性推导为必然性,将使然视为当然;无不令人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假象统治者“性善”为基础的,对中国历史经验的体验告诉我们:在位者未必是“贤者、能者”,而“ * * 者、庸者”在位却是史不绝书的;这种所谓的“贤者、能者在位”的官僚等级制度思想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因此,无论是“素王(素王是孔子的众多称呼中的一个)”还是“亚圣”,只能被历代帝王,尤其是那些“圣君明主”供奉在寺庙里吃“冷猪肉”了。

孟子“仁政”制度思想的提出是对当时社会的“虐政”“暴政”的一种反动,却与现代社会还政于民的“宪政”制度相去甚远。况且,这种把统治者“圣化”甚至“神话”的制度思想与近代“市民社会”的“民主”“民治”制度安排与框架构建也是不相适应的。他把治理国家的权力托付给了君主,而漠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色彩,而缺乏“社会契约论”的客观理性存在。无论是“民本”还是“民贵”,无不需要“奉天承运,皇恩浩荡”。要使这种垂直的,或者说是金字塔式的制度设计得以所谓的“自我坎陷”(牟室三先生语),是无法再当下落实的。“春秋无义战”,霸道盛行,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无法行之有效,甚而被当时的国君们视为无稽之谈,故“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同时,孟子主张的“仁政”“王道”确实需要太长时间了,教化之功,春风化雨,在一个急功近利、瞬间生死的社会里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孟子不是最反对急功近利吗?急功近利不是不好的吗?没错,急功近利确实是不好的,但是,当一群老虎在你十米之外吼叫磨牙的时候,你难道还要摸出一本武功秘籍,从头开始练习降龙十八掌的基本功吗?

所以,孟子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痛苦之中,也注定了他是孤独的,既是身体的孤独,更是心灵的孤独!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孟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基于朴素的人文关怀之上的性善论被由可能性推导为必然性,注定了孟子的理想与现实脱节。

B.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因此他主张通过人民的力量来实现社会的“仁政”。

C.虽然孟子有“民贵君轻”的认识,但实践上,孟子周游列国,游说君王,把希望寄托在“圣君明主”身上,这必将无法实现“以民为本”的“仁政”制度思想。

D.“只能被历代帝王,尤其是那些“圣君明主”供奉在寺庙里吃“冷猪肉”了。”意在讽刺在位者的假仁慈。E.孟子反对急功近利,因为孟子的“仁政”主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化才能实现,但这却与急功近利、瞬间生死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

17.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述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请分条加以概括。(4分)

                                                                                  

                                                                                  

18.“孟子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痛苦之中”,这“双重痛苦”具体指什么?你又怎样看待孟子的“独孤”?(6分)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