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园林构景手法P142-144
参考答案:
解析: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达到最佳境界。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1) 借景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借景有远借(如远山)、邻借(如大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2) 添景是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改变此状况的构景手法,如昆明湖是前景,万寿山是后景,它们之间由于添置了长廊,画面顿时显得生动活泼、完美和谐。 3)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如扬州瘦西湖的月亮门亭是框景最典型的佳作。 4) 漏景是通过花墙、廊壁各种造型的花窗、漏屏风、树枝叶隙、林木间隙等,构建一种若隐或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法。 5) 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 6) 抑景是把园林中最好的景致暂时隐藏起来,然后再展现出来的构景方法。“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是抑景手法的主导思想。如游人由颐和园东宫门进入,出仁寿殿沿玉澜堂四合院东南侧小路南行,此时一座土山横有前方,顺路前行一转,突然眼前豁然开朗,昆明湖、万寿山、佛香阁、龙王庙、西堤六桥等尽收眼前。 7) 障景:是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设置屏障,既遮挡不利于表现园林景观美的景物,同时又为园林增加景致的设计性屏障景观。如园路前方的照壁、园林两侧栽种的密闭松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