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JPEG压缩算法中,采用 (1) 的式样对量化后的DCT系数重新编排。变换后相邻图像块的DC(直流)系数相差不大,根据此特点,采用 (2) 对DC系数进行编码;量化后AC(交流)系数中包含许多连续的“0”系数,采用 (3) 对它们进行编码。

1()

A.按行编排

B.按列编排

C.Z字形编排

D.隔行编排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静态图像JPEG标准的基本知识。

静止图像的编码标志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与CCITT联合发起的联合图像专家组制定的。JPEG标准采纳了一种8点DCT结构,在硬件条件较低的环境下能够得到较高的压缩比和保真度。

JPEG标准是一个用于灰度或彩色图像的压缩标准,包括无损模式和多种类型的有损模式,非常适用于那些不太复杂或一般取自真实景象的图像的压缩。它使用离散余弦变换、量化、行程和霍夫曼编码等技术,是一种混合编码标准。它的性能依赖于图像的复杂性,对一般图像将以20:1或25:1的比率来压缩,无损模式的压缩比常采用2:1。对于非真实图像,应用JPEG效果并不理想。如果硬件处理的速度足够快,则数字动态视频可由JPEG图像标准实现。但是它不能充分利用帧间冗余,不能挖掘最大的压缩潜力。

JPEG标准制定了四种工作模式:

(1)基于DCT的顺序模式

由DCT系数的形成、量化和熵编码三步组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扫描信号,为每个图像编码。

(2)基于DCT的累进模式

生成DCT系数和量化中的关键步骤与基本顺序编码解码器相同。主要的区别在于每个图像由多次扫描进行编码而不是仅一次扫描。每次扫描都对图像作了完善,直到达到由量化表建立的图像质量为止。

(3)无损模式

独立于DCT处理,预测器将采样区域组合起来并基于采样区域预测出邻区域。预测出的区域对照着每一区域的完全无损采样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哈夫曼编码法或算术熵编码对这一预测进行无损编码。

(4)分层模式

分层模式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多种分辨率的手段。每个持续层次上的图像编码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分辨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JPEG编码的基本处理过程有图像准备、图像处理、量化和熵编码。

JPEG压缩算法中,为了增加连续的0的个数,即0的行程长度,采用Z字形编排的式样对量化后的DCT系数重新编排。变换后相邻图像块的直流系数DC相差不大,根据此特点,采用差分脉冲调制编码方法.DPCM对DC系数进行编码;量化后交流系数AC矢量中包含有许多连续的“0”系数,因此可以使用行程长度编码RLE对它们进行编码。图4.2表示了JPEG编码过程。

[*]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