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都属于多道程序系统。请解释以下问题: 1.分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特点。(10分) 2.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特点。(10分) 3.操作系统作业调度算法有哪几种。(10分) 论述题2 集成测试又称整体测试或结合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集成测试的任务。(5分) 2.集成测试的前提条件。(10分) 3.集成测试的内容。(15分) 论述题3 学校各班级定期在教室组织班会,设计一个用于管理教室使用的数据库。经调查分析,得到的数据项类型如下: 教室号r# CHAR(4),教室容量content INIT,教室可用状态state CHAR(1),班级号c#CHAR(6),班级名称classname CHAR(20),班长monitor CHAR(8),班级人数cnum INT,班会编号cm# CHAR(8),班会名称name CHAR(20),班会主题subject CHAR(80),开会日期mdate DATE。 并确定以教室(classroom)信息、班级(class)信息、班会(classmeeting)信息为实体,它们通过“开班会”联系起来。为了简化问题做如下假定: (1) 一个班级在同一个教室不能重复召开同一个班会; (2) 教室可用状态:‘1’表示教室可用,‘0’表示该教室不可用。 数据库概念设计只包含主键属性的简化E-R图如下: 要求: 1.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给出相应的表名、表的属性名(数据类型可省)、主键。(16分) 2.给出下列查询的SQL语句:(14分) a) 当前未借用的教室号和容量。 b) 2001年3月28号有哪些班级(班级名称)在开会他们的班长是谁 c) 2001年2月28号‘计算机98级1班’在哪个教室(教室号)开会班会名称和班会主题是什么 d)当前能够适合‘计算机98级2班’开会的有哪些教室(教室号)
论述题41.TCP/IP层次模型有哪几部分组成(10分)2.TCP/IP各层的功能。(10分)3.简述网际协议IP有哪些功能。(10分)
参考答案:
解析:论述题1 1.分时操作系统的概念 分时操作系统是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主机,这些终端机器连结在主机上,用户可以同时与主机进行交互操作而互不干扰。因此,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及时性、独立性、多路性。UNIX系统就是著名的分时操作系统。 2.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 在实时操作系统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接受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在严格有效地时间限制范围内处理完接收的事件,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及时性和可靠性。 3.操作系统主要作业调度算法 (1) 先来先服务算法:根据作业建立时间的先后次序来选择作业,先进入系统的作业先调度。 (2) 短作业优先算法:优先选择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投入运行。 (3) 最高响应比作业优先算法:优先选择响应比高的作业投入运行。 (4) 资源搭配算法:该算法选取作业的原则是使进入运行状态的各个作业合理搭配,能够充分利用系统全部资源,而每个作业各自的资源要求又能得到满足。 (5) 多队列循环算法:根据系统具体情况和作业特点,将全部作业分成几类,每类设置一个队列,调度程序依次从每个队列中选取作业。 论述题2 1.集成测试的任务 集成测试是在已完成程序元素级测试的条件下证实程序元素间的一致性。 2.集成测试的前提条件 (1) 全部被结合的子元素已经过测试,子元素自身是一致的和正确的; (2) 研究子元素间直接或间接接口的一致性; (3) 测试与排错交替进行,获得一个互相一致的子元素结合; (4) 对新元素进行测试: (5)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整个系统的测试和结合。 3.集成测试的内容 集成测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 (1) 程序元素中数据项的相容性,它包括了数据项的表示范围的相容性、类型的相容性、启示方式的一致性、重要数据量的范围或个数的相容性、数据对象顺序正确性、传输方法的正确性、参数使用合法性等。 (2) 对调用图的使用中,应准确记录相关信息,以检验对调用图的路覆盖情况。 (3) 应尽量避免设计多入口和多出口的程序元素的同时,应对此类元素进行认真测试,检查多入口元素的每个入口点,并验证选取入口的正确和路径覆盖。多出口有时是必要的,但也应在整体测试中对其进行测试。 论述题3 1.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给出相应的表明,表结构,主键) classroom(r#,content,state) 主键r# class(c#,classroom,monitor,cnum) 主键c# calssmeeting(cm#,name,subject) 主键cm# meeting(r#,c#,cm#,mdate) 主键(r#,c#,cm#) 2.给出下列查询的SQL语句: a) 当前未借用的教室号和容量 select r#,content from classroom where state=’1’ b) 2001年3月28号有哪些班级(班级名称)在开会他们的班长是谁 Select c.classname,c.monitor from class cmeeting m; where c.c# =m.c# and mdate=’2001年2月28号’ c) 2001年2月28号‘计算机98级1班’在哪个教室(教室号)开会班会名称和班会主题是什么 Select r#, m.name, subject from class c classmeeting cm meeting m; Where c.c# =m.c# and m.cm#=cm.cm# and; mdate=’2001年2月28号’and name=’计算机98级1班’ d) 当前能够适合‘计算机98级2班’开会的有哪些教室(教室号) Select r# from classroom where state=’1’and; Content>=(select cnum from class where classname=’计算机98级2班’(4分) 论述题4 1.TCP/IP体系结构是专门描述TCP/IP协议族的,共有五层,如下所示: 2.(1) 应用层的功能:应用层上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常见的如:FTP,TELNET,DNS, SMTP,HTTP等。 (2) 传输层:负责在源计算机和目的计算机的应用程序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相当于OSI体系结构的传输层。这一层定义了两个传输协议,一个是可靠的面向链接的TCP,另一个是不可靠的无链接的UDP。 (3) 网络互联层:负责将IP数据报独立的从信源发送到信宿,主要解决路由选择、阻塞控制和网络互联等问题,在功能上类似于OSI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这一层的协议称为IP。 (4)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IP数据报封装成合适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帧格式并传输,或将从物理网络接受到的帧解封,取出IP数据报交给网络层。 (5) 物理层:任何可以传输IP数据报的物理网络。 3.IP实现不可靠的无链接的数据报服务,主要包括: (1) 数据报的发送功能:IP实体从本地的TCP、UDP、CMP或IGMP实体接受数据报后,判断目的主机是否直接可达,如果直接可达就将数据报发给目的主机,否则发给一个缺省的路由器。 (2) 数据报的接受功能:每当IP实体从网络接口接受到一个数据报后,进行判断,如果目的地址和本机的某个接口地址相符或目的地址是一个IP广播地址,则将数据报交给报头中 Protocol域指定的协议实体进行处理,否则,对于主机的IP实体则将该数据报丢弃。 (3) 数据报的转发功能:对于路由器的IP实体,当从网络接口收到一个数据报后,若判断目的地址和本机的接口地址不相符而且不是广播地址,则根据路由表将该数据进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