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
参考答案:对
甲单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自2005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经财政部门核准,甲单位的工资支出、10万元以上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10万元以下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以及日常零星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2005年财政部门批准的甲单位年度预算为 4000万元。1至11月份,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为 3600万元,其中,3000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 600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12月份经财政部门核定的用款计划数为4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3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100万元。 甲单位12月份对有关国库集中支付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如下(假定甲单位无其他纳税和调整事项): (1)12月3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本月授权额度为100万元。甲单位将授权额度100万元计入银行存款,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100万元。 (2)12月5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金额为160万元,代理银行已将160万元划入甲单位的职工个人账户。甲单位将160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同时,减少银行存款160万元。 (3)12月7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乙供货商签订一项供货合同,购买一台设备,合同金额110万元。合同中约定所构设备由乙供货商于5天内交付,设备价款在交付验货后由甲单位向财政申请直接支付。甲单位对此事未做会计处理。 (4)12月9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设备和购货发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110万元。甲单位在验货后,于当日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向财政申请支付乙供货商贷款,但当日尚未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甲单位按发票上注明的金额110万元,在确认固定资产的同时,确认应付账款110万元。 (5)12月12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用于支付乙供货商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金额为110万元。甲单位确认事业支出110万元,同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110万元。对已确认的应付账款110万元未进行冲转。 (6)12月15日,甲单位从零余额账户中提取现金6万元。甲单位对此事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6万元,减少银行存款6万元。 (7)12月16日,甲单位报销差旅费5.8万元,并用现金购买一批办公用品1000元。甲单位将上述支出5.9万元计入事业支出。 (8)12月21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丙供货商签订一项购货合同,合同金额为9万元。合同中约定所构货物由丙供货商于本月23日交付,贷款由甲单位在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甲单位对此事未做会计处理。 (9)12月23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货物,但尚未收到发票。甲单位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了支付令,通知代理银行支付丙供货商贷款。甲单位因购货发票未到未做会计处理。 (10)12月24日,甲单位收到丙供货商转来的购货发票,发票中注明的金额为9万元。甲单位在确认固定资产9万元的同时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万元。 (11)12月31日,甲单位计算2005年度预算结余资金为109.1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3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79.1万元。甲单位未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进行账务处理,只是在“备查簿”中进行了登记。 要求:(1)分析判断上述事项中,甲单位对各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2)分析判断甲单位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计算及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计算正确的年终预算结余资金以及正确的会计处理。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2007年年末结账时,需要对下列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减值进行会计处理: (1)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A组应收账款余额为96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 8100万元。 2007年1月1日,A组应收账款余额为76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600万元;2007年 A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借方发生额为200万元(为本年核销的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为40万元(为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应收账款而转回的坏账准备)。 (2)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的账面成本为8560万元,其具体情况如下:①A产品3000件,每件成本为1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3000万元,其中2000件已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其余A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 A产品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1.1万元,预计销售每件A产品需要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15万元。 ②B配件2800套,每套成本为0.7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1960万元。B配件是专门为组装A产品而购进的。2800套B配件可以组装成2800件A产品。B配件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套0.6万元。将B配件组装成A产品,预计每件还需发生成本0.3万元;预计销售每件A产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15万元。 ③C配件1200套,每套成本为3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3600万元。C配件是专门为组装 D产品而购进的,1200套C配件可以组装成1200件D产品。C配件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套2.6万元。D产品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4万元。将C配件组装成D产品,预计每件还需发生成本0.8万元,预计销售每件D产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4万元。D产品是甲公司2007年新开发的产品。 2007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45万元(均为对A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07年对外销售A产品转销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 (3)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有关情况如下: ①X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10月20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月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68万元,累计折旧为26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120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132万元。 ②Y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600万元,系2003年12月18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计提折旧640万元,此前该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870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900万元。 ③Z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12月22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2月31日Z设备已计提的折旧为225万元,此前Z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325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40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 甲公司2007年在未对上述资产进行减值处理前的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甲公司未来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 根据有关规定,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 假设甲公司对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一致。 (4) 甲公司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后,其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保持不变。 (5) 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 对上述交易或事项是否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判断;对于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处理。 (2) 根据资产(2)中①,计算X设备2008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 (3) 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或贷方金额,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