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阐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答案

参考答案:(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在每个新的单元教学之前为学生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有可能可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要学生了解某一阶段学习的目标。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即有一个先行组织者,会有利于迁移的发生。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材的编排上,要注意在各个教学单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体现出各单元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切忌造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割裂。教学层次要合理,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时也应注意避免内在逻辑性差的教材和内容。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中的内在联系,例如,小学两步应用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间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迁移。对缺乏内在联系的教材,则利用教学进行弥补。
(3)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各派迁移理论各有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分清教材内容是易于产生共同要素的迁移还是原理、原则间的迁移。在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已经学习的内容间有共同要素或成分的,可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共同要素进行学习。
(4)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的迁移。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枚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同时应结合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能脱离学习原理、原则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并能在遇到该原理、原则适用的背景时,准确地运用原理、原则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即达到对原理、原则的去背景化,以防止学生对某一原理、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仅局限于习得该原理、原则时的情境的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观察、实践原理、原则的应用,如亲自动手操作的教学实验、实习、见习等;条件不允许或无法亲自观察实践的,教师也应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地增加感性认识。在这方面,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所提供的虚拟现实环境具有较大优势。总之,要将所学与所用的情境联系起来。
(5)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布朗等人在阅读理解的实验中,用矫正性反馈训练法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结果不仅使学生对阅读理解问题正确反应的百分数明显提高,而且使其学到的元认知策略迁移到了他们的常规课堂的其他学习中。可以说,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是可教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
(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除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和改造学校的环境和气氛,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在每次学习前,也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式等消极心态产生的消极迁移。
这些教学原则仅仅提供了一种“为迁移而教”的思路,以期帮助教师树立在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都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迁移的观念。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地创设和利用教育契机去促进积极迁移的发生。其实,真正把“为迁移而教”升华为自己的一种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的教师也就是一种“专家”教师:他们从经验中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图式,面临某一教学情境时,便会立刻激发自己记忆中的某一图式,并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这也是教师教学知识的一种迁移。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