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请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要求方案切实可行,有针对性。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城乡教育差距、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向社会优势阶层倾斜,上学难上学贵。 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首先,教育政策需作适当调整,使资金、师资等资源不断趋于合理配置。促使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服务,推行一些补救措施,如通过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剩余劳动力培训等,来补偿优质教育资源曾对他们的疏离。其次,鼓励优秀教师流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给予教师相应待遇,鼓励青年优秀教师到城市和农村薄弱校以及教育质量薄弱地区支教;为农村教师提供进城学习进修的机会。再次,加大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多部门联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减免农村贫困生学费,通过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等多种形式缓解贫困学生的切实困难。最后,可以考虑在农村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对于那些坚持培养孩子上学读书,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让:责备。②报:答复,给回信。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能手马鞍(            )

      ②有友人与之而不能答(             )

2.阅读文章说说傅永能够“发愤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3.傅永从“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到“涉猎经史,兼有才干”这个前后的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